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農村社會結構已發生重要變化

2015-10-26 10:15 來源:北京日報  我有話說
2015-10-26 10:15:48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作者: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賀雪峰

  核心數據

  ●在當前一般農業型地區,進城戶占10%左右,半工半耕戶占70%,中農戶占10%,老弱病殘戶占10%

  ●在留村的農戶結構中,村莊中主要有兩種人群:一是“中農”,二是老弱病殘。其中,“中農”戶的比重依然是10%,最多不過20%,老弱病殘的農戶要占到絕對多數

  在城市化背景下,大量農村人口從土地中脫離出來,進城務工經商。在農村資源不斷流出的背景下,農村為什么還可以保持秩序?這需要我們對農村社會結構進行仔細調查分析。在一般農業型農村地區,農民顯然也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分化,不過,總體來講,這種分化是不穩定的,且是與農民家庭周期有密切聯系的。依據調查分析,當前中國一般農業地區主要有四種代表性的農戶,分別是:進城戶、半工半耕戶、中農(對“中堅農民”的簡稱)、老弱病殘戶。

  當前70%的農民家庭存在“半工半耕”結構,這種結構是當前中國農村最為基本且不穩定的結構

  在當前中國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農村最大的變化是大量農民進城。當前農民有兩種十分不同的進城:

  第一種農民進城是通過考大學或務工經商賺了錢,有穩定就業與收入來源,真正可以在城市買房安居的進城。這樣的農民進城,可以全家進城,而不必為進城失敗留下返鄉的退路。他們因此進城去了,一般很少再與村莊發生日常聯系。他們也可以說是村莊成員,因為他們是從村莊走出去的,且與村莊存在密切的社會聯系,但他們主要的利益關系已經不在村莊,也與村莊漸行漸遠。他們之前承包的土地因為30年不變,而仍然具有一定支配權,但他們一般不種,而是流轉給親朋鄰里耕種。因為進城農民與村莊之間仍然存在聯系,所以也可以算作村莊社會結構的組成部分。

  第二種農民進城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以獲取務工收入,而家庭中年齡比較大的父母仍然留村務農,從而,農民家庭中有了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務工和務農的兩筆收入。這樣一種農民進城只能是“半進城”,這個“半進城”有兩層意義:一是家庭成員中只有部分成員進了城,還有部分成員沒有進城;二是進城的農民也可能返鄉。當然,進城農民在城市務工經商順利,可以在城市安居時,他們也可能將留村務農的父母接到城市。

  當前中國一般農業型地區中,最為普遍的農戶正是這種“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家庭,家庭中的年輕子女進城務工,年老的父母種田。這樣的農民家庭,進城年輕人就與村莊有著緊密的關系。一方面,村莊中基本的生產生活秩序是留村務農父母進行生產生活的基礎;另一方面,年輕人進城失敗,就可以返鄉務農,有了退路。面對金融危機,大量農民工失業返鄉,農民的說法是,失業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吃飯的時候多擺一雙筷子罷了。

  當前中國大約70%的農民家庭存在這樣的“半工半耕”結構,這種結構是當前中國農村最為基本的結構。但這種結構并不穩定,因為留村務農的父母會越來越年老,以至于不再有能力種田,他們就將自己承包的耕地流轉給親朋鄰里耕種。

  沒有進城務工經商而是留村務農的年富力強的青壯年農民及其家庭,已屬于村莊社會結構中的“中堅農民”

  農村中的第三種結構性力量,就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進城務工經商而是留村務農的年富力強的青壯年農民及其家庭。年富力強的一對夫妻可能因為父母年齡太大需要照料,或子女過于年幼,而無法進城務工經商。年富力強的年輕夫妻留村務農,只種自家承包的責任田,經營面積太小,所獲收入太少,在農村難以體面生活,因此,他們最積極地將外出務工農戶不再耕種的土地流轉過來,達到適度規模經營,比如達到30~50畝的經營規模,從而,每年從農業中可以獲得3~5萬元的純收入,又通過農村副業獲得一定收入,加之農村生活成本低,他們就可以獲得不低于外出務工的收入,同時又可以保持家庭生活的完整。這樣的以適度農業規模經營為主體的,主要收入在村莊、社會關系在村莊,且收入水平不低于外出務工又可以保持家庭生活完整的農戶,就是我們所說的“中農”。

  年富力強的農民夫妻留在村莊,一定要有超過自家承包地的土地上的收入。上面所講通過流轉外出務工農戶的耕地來形成適度規模經營,只是形成中農的一種方式,當然是主導的方式。其余方式還有比如種植經濟作物,專業養殖,當農村經紀人,做代理,開商店賣農資,手藝工匠收入,或就是當村干部,等等。總之,在農村就可以獲得不低于外出務工收入的青壯年農戶,保持了家庭生活完整,參與村莊各種社會事務。這個群體就成為村莊社會結構中的“中堅農民”。

  第四種農戶是家庭中既缺少進城務工的年輕力壯勞動力,又缺少從承包地以外獲取收入能力的農戶,這樣的農戶,除耕種自家承包地以外,不再有其他比較重要的收入來源。這樣的農民大多是老弱病殘農戶,是農村真正的弱勢群體。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