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中國制造2025》,并于5月19日正式頒布。為深入了解這一事關中國制造業發展前景的綱領性文件,我們特別約請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就該行動綱領推出的背景,以及就如何抓住重點、推動該行動綱領的落實談幾點認識,供大家參考。
全球制造業變革正處于深度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記者:我們知道《中國制造2025》是第一次從國家戰略層面描繪了建設制造強國的宏偉藍圖,對順應新常態,對當前的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請您先給我們介紹一下這一行動綱領推出的背景。
苗圩:我從全球和國內兩個方面的新趨勢新情況來講講我們為什么要推出《中國制造2025》。先講全球制造業發展的新變革新趨勢,可以這么概括:全球制造業變革正處于深度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我們是經過深入的研判進而得出這一判斷的。近年來,工信部組織有關單位開展了新型工業化、制造強國戰略、“十三五”產業結構調整等重大課題研究,為編制《中國制造2025》提供了重要支撐。通過這些研究,我們形成了一個基本判斷,就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成為當今時代創新最活躍、滲透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的領域,以跨界融合為特征的“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互聯網+制造業”日益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新趨勢。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制定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就是主動適應這一新趨勢的重要舉措。
記者:能給我們具體說說你們對全球制造業最新發展趨勢的認識嗎?
苗圩:對全球制造業的最新發展趨勢,我們總結了四個方面。
制造業發展方式深刻變革。表現在,智能制造成為新型生產方式。在《中國制造2025》中,我們強調了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是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而智能制造則是搶占這一制高點的主攻方向。“互聯網+”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新產業,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
制造業創新體系正在重構。創新載體從單個企業向跨領域多主體的協同創新網絡轉變,創新流程從線性鏈式向協同并行轉變,創新模式由單一的技術創新向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轉變。
制造業全球分工版圖面臨深度調整。發達國家強化中高端制造領域的領先優勢,中高端產業轉移出現回流現象。發展中國家積極吸引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在中低端領域承接產業和資本轉移。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重擠壓”。
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從國家戰略聚焦點看,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力圖重振制造業,搶占高端制造市場并不斷擴大競爭優勢。從經濟復蘇和增長動力看,制造業是帶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在新一輪發展中,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不約而同地高度重視和推動制造業發展,努力為經濟回暖提供有力支撐。從創新活動來看,制造業歷來是創新最為集中、最為活躍的領域。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后,各國都注重將制造業創新作為驅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核心力量。
上一篇:深化改革需要“接地氣”
下一篇:在價值引領中做好青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