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韓保江:資本市場與金融創新是決定大國興起的關鍵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大國興起、工業轉型、互聯網金融思維、國企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老齡化、經濟結構轉型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韓保江:資本市場與金融創新是決定大國興起的關鍵】

中共中央黨校韓保江認為,創新能力與科技進步、資源稟賦與人口、開放與學習等既是決定世界經濟發展快慢的主要因素,也是決定大國興衰和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的主要變量。創新能力與技術進步是決定大國興起的根本動力。資源稟賦與人口是決定大國興起的基礎。資本市場與金融創新是決定大國興起的關鍵,每一次科技進步和創新都與金融的發展密不可分。開放與學習是決定大國興起的條件。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是決定大國興起的保障,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如果沒有比較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比較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就不可能有效地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就不可能形成國家建設和發展所必需的向心力、凝聚力。

摘編自《經濟日報》

【毛偉明:創新、智能、融合引領我國工業邁入發展新時代】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毛偉明撰文指出,工業是我們的立國之本。我們深刻認識到,穩工業就是穩經濟、穩就業、穩財稅、穩大局。工業主要承擔著三大目標任務:一是加快探索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走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二是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轉型升級,從而帶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三是圍繞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加快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實現我國工業由大變強,關鍵要認清、找準未來工業發展的大趨勢、大潮流,真正做到精準發力,重點突破。我們認為,工業將逐步由低成本比較優勢向智能化、創新化、融合化的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創新、智能、融合將引領我國工業邁入轉型發展的新時代。

摘編自《光明日報》

【王達:打破互聯網金融思維定式,推動中國金融體制深化改革】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系副主任王達認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井噴式發展,正是當前中國金融創新活躍和混業經營時代來臨的一個縮影。在這樣一個金融邊界不斷延展、金融內涵日益豐富的大金融時代,如何調整傳統的金融監管體制,是中國金融當局面臨的一個挑戰。事實上,傳統的以“一行三會”為代表的分業監管模式愈發難以適應創新浪潮日益高漲的金融發展趨勢。一方面,應當進一步加強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職能,特別是對于傳統金融機構的創新型金融業務以及新興的第三方支付等網絡支付業務的監管。事實上,也只有賦予央行更多的監管權,才能夠實現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匹配,進而避免重蹈美國次貸危機的覆轍。另一方面,應當夯實金融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各分業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只有如此,才能夠實現對于創新性極強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審慎監管,從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當然,互聯網金融在中國方興未艾,仍然有眾多的理論與現實問題有待國內學術界予以深入研究和探索。我們要合理借鑒國外經驗,妥善解決中國問題。

摘編自《大眾日報》

【胡鞍鋼:國企央企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指出,隨著國企特別是中央企業迅速強大,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的“中國兵團”總體規模已經大大超過了居世界第三位的“日本兵團”。隨著近年來,加快走出去,成為海外市場的“中國兵團”。國有企業在全球市場展現了“中國承包”“中國工程”“中國制造”“中國品牌”。中國國企特別是央企想要更好地“走出去”,在“一帶一路”建設發揮領頭羊、主力軍作用,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認真落實國家提出的《愿景與行動》各項要求,并以此作為“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引領方向和基本依據;第二,通過調查研究,精心制定規劃,明確戰略目標和主攻方向,選擇重點領域和國家與地區,篩選重大項目,籌集資金等,靈活地實施因國因業因企之策;第三,積極創新“走出去”的落地方式,靈活采取貿易、投資、園區建設、技術合作、人才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對外合作水平;第四,創新抱團出海、聯合出海、共同出海的出海方式;第五,強化風險防控,確保穩健經營和資產安全;第六,加快培養和引進國際化人才;第七,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利用國內國外兩大資源,創新國內國外兩大技術。

摘編自《光明日報》

【劉文、焦佩:“積極老齡化”為老年人群的社會參與提供適宜環境】

山東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教授劉文,山東大學(威海)商學院博士后、副教授焦佩撰文指出,老齡化不是一個簡單的生理變化現象,而是一個被社會和歷史環境所建構的概念,隨著經濟環境和年齡認知的變化,對老齡化的看法逐漸從消極向積極轉變。在社會學家拉斯勒看來,老年生活應分為兩個部分,即擁有健康身體追求自由發展的第三年齡階段和出現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礙只能被動依賴的第四年齡階段。退休的一大群體,健康、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標,進而第三年齡的出現成為促使發達國家社會結構轉變的重要力量。社會面臨的挑戰是意識到這個巨大群體的潛力并將第三年齡階段的積極特征(例如,對社會和個人均有利的時間和能力的使用)進行最大程度的普及。盡管對于發達國家的弱勢群體和發展中國家多數人來說,第三年齡階段的特征難以呈現,但是這仍然是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和老年群體特征較為合適的起點。

“積極老齡化”的概念在老齡化問題上就是要幫助老年人群開發潛能、樹立積極的社會參與心態,消除非老年人群的年齡偏見,為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提供適宜環境。這個概念不僅延續和發展了“成功老齡化”、“健康老齡化”和“生產性老齡化”的內涵,在“健康”和“參與”兩個維度以外又因老年人群的差異性而增加了“保障”維度;而且“參與”也不僅僅指經濟參與,而是將社會、文化、體育和公共事務都涵蓋其中,目的是使所有進入老年的人,包括那些殘疾、虛弱和需要照料的人,,都能提高健康的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

摘編自《大眾日報》

【趙曉雷:溢出效應推動經濟轉型發展】

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自由貿易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指出,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溢出效應及復制推廣效應也推動了上海全市經濟轉型發展,為上海經濟提質增效和穩增長作出貢獻。在結構優化方面,預計2015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以上,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7%以上,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90%左右。其中金融、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生產性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保持較快發展?;诨ヂ摼W的新經濟快速發展,2015年1-5月,互聯網及相關服務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32.6%和61.1%。在制造業新興產業中,集成電路制造、飛機制造、機器人制造等產業的產值增長明顯高于全市工業平均增幅。在市場主體活力方面,2015年1-5月全市新設企業數增長12.1%,新增注冊資本增長73.2%。民間投資增長12.9%,快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個百分點。2015年上半年全市合同外資341.4億美元,同比增長1.3倍。在經濟質量效益方面,2015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3.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全市稅收收入增長23%,稅收增幅高于全國16.6個百分點,占全國稅收比重達10%;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6%,高于全國增幅6-8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8%,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2.6個百分點。在經濟增長速度方面,上海經濟先行企穩回升。2015年上半年全市經濟增幅為7%左右,與去年同期持平,達到了全國平均增長水平。

摘編自《文匯報》

(光明網記者田依漪整理)

韓保江:資本市場與金融創新是決定大國興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