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超越“冷和平”、經濟新常態、好大學的作用、新文化運動、第二次教育改革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林宏宇:中國要實現對“冷和平”的超越須處理好中美關系與中日關系】
國際關系學院國政系主任、教授林宏宇指出,當今世界依然非常不太平,烏克蘭危機、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伊斯蘭國”沖突、也門沖突等此起彼伏,國際社會依然面臨著國際戰爭的嚴峻考驗,處于“冷和平”狀態?!袄浜推健笔且环N非常不穩定的國際關系狀態,而當今世界正處于這樣的“冷和平”狀態?!袄浜推健苯o人以和平的假象,中小國家容易“任性”,大國容易缺乏包容,低端政治問題容易“越位”,容易釀成真正的大危機與大危險?!袄浜推健笔且环N非常不穩定的國際關系狀態。中國要實現對“冷和平”的超越,就一定要處理好中美關系與中日關系。要盡可能多發掘那些能幫助中美關系走近的歷史與現實的因素,同時盡最大努力減少美日關系走近的機會。
摘編自《人們論壇》
【李揚:中國的新常態意味著經濟浴火重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李揚認為,國際上講新常態更多是被動地刻劃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增長長周期的階段轉換。中國則是邁向更高級發展階段的宣示,中國已經知道有問題,也早就準備調這些問題,只是一直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如今這個機會到了。所以在中國,提出新常態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浴火重生。引領新常態,主要可以強調四個領域。第一,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第二,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第三,構筑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第四,向生態文明建設要經濟發展。最后,新常態不是中國自己的事,是全世界的事,而且全世界都在一個長周期的邏輯中,各國之間有一些差別,但是趨勢改變不了。而且由于是在下行階段,大家都要縮短這個下行階段,于是都在改革創新?,F在的世界的本質是改革的競爭。誰改革得快,誰的決心大,就會在未來占領先機,現在看起來中國還是不錯的。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鄭強:真正的好大學,是生產“毛坯”的地方,不是加工零件的作坊】
貴州大學校長鄭強表示,如今的大學生往往把很多注意力放在就業上,他們報考專業的目的就是將來能有一個好工作。這涉及大學到底具有什么功能的問題。大學不是加工零件的作坊,特別是高水平大學,它更注重在學生人文、精神層面的塑造。人的靈魂是什么?愛是什么?文化是什么?那不是一個可以馬上拿出來的產品,而是貫穿在人整個生命中的跳動的脈搏。大學就是培育文化、塑造靈魂的地方。
實際上,德國、日本等國家很重視“大學后”的培訓。也就是說,在大學畢業后,由社會和企業繼續承擔大學生的職業培訓。因為,真正的好大學,是生產“毛坯”的地方。大學里的學生就像是一塊塊毛坯的磚,至于它是修成房子還是修成橋梁,是后面根據需要再做的事。如果大學迎合所謂的市場需求,只是培養職場人才,就是大學在向社會附庸,失去了大學真正的價值與堅守。實際上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所謂面向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其后續發展力和創新力是有局限性的。
摘編自《解放日報》
【張錫勤:新文化運動批判封建禮教的歷史根源】
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張錫勤強調,客觀地說,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道德革命”,其主流是理性的。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新文化運動雖對舊禮教作了空前猛烈的抨擊,但其矛頭始終指向“三綱”,而未正面觸及“五常”。這說明,近代的批判者們清醒、理智地看到,在中國傳統道德中,鮮明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是“三綱”,至于“五?!眲t具有不同程度的超越性和歷史合理性。再有,他們在批判“三綱”、舊禮教的同時,又主張發揚諸多傳統美德。陳獨秀曾專門著文,大力提倡勤、儉、廉、潔、誠、信諸德,認為“之數德者,固老生之常談,實救國之要道”,只有堅守、踐行這些傳統美德才算是“持續的、治本的真正愛國之行為”。顯然,新文化運動的發動者們并未對中國傳統道德采取一概抹煞的態度。今天,我們全面認識、評價新文化運動的“道德革命”,應看到這些往往被人們忽視的方面。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方朝暉:中國文化終將回歸尊德重禮的大傳統】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導方朝暉撰文指出,中國文化的三重預設,即此岸取向、關系本位和團體主義,直接導致中國人的生活世界在整合方式上形成了禮大于法、賢能政治、重視德性、人倫為本、風化效應等重要特點,這便是尊德重禮的大傳統。首先,禮法。中國人的關系本位導致他們對于一刀切式的制度缺乏強大的熱情和內在的信念。制度是死的、沒有人情味,他們傾向于變通;禮是活的、有人情味,他們傾向于認同。這決定了禮治比法治在中國文化中有更大的適應性。其次,賢能。賢能政治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化中長盛不衰的治理之道,正因為在人際網絡盤根錯節、裙帶關系根深蒂固的世界里,任人惟親的可能性很大。是因為需要它,所以倡導它;是因為太需要它,所以一直倡導它。只有把有德者提升到領導崗位上來,才能真正讓人心服口服,從而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其四,人倫。數千年來,中國人一直以一個人在人倫關系中的成就作為衡量一生成敗的關鍵。對人倫關系的重視導致“三綱五?!背蔀楹笫纼汕Ф嗄曛袊幕暮诵膬r值。其五,風化。人與人的相互嫉妒和攀比,導致中國人之間相互模仿,進一步導致流行各種風氣。不同地域、不同單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圈子的內部都可能流行各自的風氣。
摘編自《人民論壇》
【遲福林:“十三五”加快推進第二次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務】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十三五”是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從現實突出矛盾看,教育結構、教育市場和教育體制三個方面的改革是“十三五”教育第二次改革的重大任務。1、加快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一個大戰略;加快普及學前義務教育與高中階段教育;調整高等教育結構。2、加快教育市場開放。在堅持政府?;镜耐瑫r,推進教育市場全面開放;在有條件的地區設立義務教育階段、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國際合作改革試驗區;降低社會資本辦職業教育的準入門檻。3、實現教育體制改革的實質性突破。明確政府在教育管理中的職能;以“公益性、專業性和獨立性”為導向改革公共教育機構,形成專業、高效的教育執行系統;明確中央地方教育職責分工,擴大地方教育自主權。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ü饷骶W記者蔣正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