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國家治理現代化、家風家教、金融安全、網絡安全、法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鄔賀銓:加強網絡安全是國家治理現代化必然要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網絡安全已經成為我們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化對新一輪產業革命來說是重要標志,也是新一輪產業革命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符合我們現在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特征,是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頂層設計的重大舉措。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安全,也是為了公眾安全。安全和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我們不可能離開發展談安全,只能在發展中求安全,并通過信息安全保發展。
加強信息化建設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高透明度,打破體制障礙;另一方面,信息化可以創造一個更有利于政府對社會的治理、對民眾服務的環境,營造一個創新的激勵經濟發展的環境,這些都能更好地完善我們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摘編自《人民網》)詳細》》
【李活力:家風家教能促進法治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李活力:“法治”已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目標和社會共識。家風、家教這種屬道德范疇的教化雖然在治理效能上很難與剛性的法治相比,但是,中國歷史上無數次的禮法之爭、德刑之辯,都告訴了我們,道德教化與法律治理,在本質上殊途同歸。從形式上看,“遵守國法”與“遵循家規”都是對規則的遵從;從目的上看,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法律治理和道德教化都有著共同的基礎價值,都反映著人類最樸實的對真、善、美的追求;從對公民行為規范的調整效果上,法律是通過立法的形式以承擔有形的不利后果來介入公民行為,而道德教化則是通過公民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對違背倫理操守的行為進行譴責,起著“誅心”的效果,彌補著法律調整的真空。
(摘編自《光明日報》)詳細》》
【馬一德:以法治思維和方式破解難題】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馬一德: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不僅強調依法行政,也強調保障人民基本權利。法治的根基在于人民的擁護,法治的力量在于人民的信仰。只有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法治才能更加深入人心。要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和法治思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把實現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與現實利益有機結合起來,把實現大多數群眾的利益與部分群眾的具體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公民的權利意識教育,引導公民依法享有和行使公民權利。
(摘編自《人民日報》)詳細》》
【柏維春:國家治理現代化要凸顯中國特色】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院長、教授柏維春:中國國家治理應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首先,中國特色的治理,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統籌各方”前提下的治理,是有明確領導核心的合作治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施的民主、依法、科學、有效的治理;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治理。其次是在堅持和完善我國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對國家和社會的有效治理。再次,中國特色的治理,是既包括治理公共事務、滿足公共利益能力現代化的治理,也包括關于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國防外交、治黨治國治軍等治理政務能力現代化的治理。最后,中國特色的治理,是以科學方法論為指導的治理,既堅守國家治理現代化過程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道路和制度等政治原則,也充分關注其他國家關于治理的成功經驗,特別是西方“治理”中管理性、技術性突出的有益要素。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詳細》》
【劉錫良:確保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三大治理措施】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劉錫良:未來,我們必須做好三件事,以確保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一是加快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為金融安全形勢的穩定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二是全面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各項改革。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和改革目標,對一切不利于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目標的體制機制進行全面深入改革。三是研究新的安全戰略,建立健全危機應對或處理機制。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是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的重大舉措。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詳細》》
【王占陽:改革開放過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制度的建設過程】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王占陽:改革開放過程實際上是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的現代制度的建設過程。那么,這種制度建設的方向究竟應當是怎樣的呢?是走蘇聯模式老路,還是照抄照搬西方國家模式,或是關起門來完全另搞一套?這些實際上都行不通。
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制度建設的首要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現代生產力所要求的制度必然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制度。所以,從改革開放初期起,通過改革開放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制度建設,就已是改革開放的題中應有之義了。
(摘編自《黨建》雜志)詳細》》
(光明網記者宋雅娟整理)
歡迎關注【光明網理論動態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