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富民產業、國際傳播體系建設、文旅消費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李小云、徐秀麗:中國式現代化在實踐中實現對西方舊模式的超越】
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李小云、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院長徐秀麗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是對西方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超越。中國式現代化承載的是超大規模人口整體邁向現代化的歷史使命,其艱巨性和復雜性對國家治理提出了極高要求。在此情境下,強大的領導力和高效的統籌力成為驅動發展的關鍵引擎。中國式現代化是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國家在民生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并通過政策引導促進資源向基層和農村地區傾斜,確保全體人民公平享有現代化發展成果,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在頂層設計與執行層面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在現代化建設的整體布局上,中國注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打破了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物質與精神發展失衡的局限。中國式現代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是中國引領現代化的明確主張。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體現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擔當與全球視野。戰略定力是中國式現代化穩步推進的堅實保障。中國堅守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經濟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非公有制經濟則充分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新動力。
摘編自《人民日報》
【胡志平: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
華東政法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胡志平指出,興業、強縣、富民三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要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縣域富民產業是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的堅實基礎。縣域富民產業地域特色鮮明、比較優勢明顯,能夠整合本地上下游產業鏈條,打破單一產業孤立發展的瓶頸,形成縣域優勢產業集群與特色品牌;能夠帶動農業提質升級,增加農民收入,也能吸納鄉村富余勞動力,使其在家門口就業。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是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的重要支撐。優質、均衡、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僅有助于提高本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激發縣域內生發展動力,更能有效吸引并留住人才,提升縣域人力資本整體質量;高水平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能夠顯著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還必須牢牢把握因地制宜這一科學方法。我國幅員遼闊,縣域間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產業基礎具有較大差異,擁有的資源稟賦、面臨的問題挑戰不盡相同。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必須明確本地優勢與短板,找準適合本地發展的路徑,制定產業振興、縣域發展、農民增收的一攬子政策,推動資源要素在縣域精準對接,實現揚長避短與差異化發展。
摘編自《經濟日報》
【張一: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一指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做好國際傳播工作,對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形成同新時代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營造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是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時代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但在國際輿論場一定程度上還面臨“有理說不清”“說了傳不開”“傳開叫不響”等問題,迫切需要更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以贏得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的迫切需要,當前新興媒體憑借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等特點迅速崛起,各種聲音和觀點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復雜多變的輿論格局,文化業態也在不斷創新和變革,為此,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國際傳播的數字化、信息化轉型,提高我國在國際輿論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顯得尤為迫切;是推動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的題中應有之義,一個更加包容、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能夠跨越語言的壁壘,消融文明的隔閡,推動各國人民增進理解,在形成國際社會廣泛共識的基礎上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為推動全球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提供有力支撐與堅實保障。
摘編自《光明日報》
【孫若風:促進文旅消費發展應堅持需求導向】
全國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孫若風認為,近年文旅消費站在時代風口,受到三大利好的作用。一是融合發展拓展了文旅消費空間。二是科技支撐打造了新型文旅消費場景、增強了便利性。三是大眾參與壯大了文旅消費主體。促進文旅消費的關鍵,是發展大眾消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堅持需求導向,在一個時期以來出臺的文旅產業政策中都被列為首。從一定意義上說,繁榮文旅消費就體現了這種導向,要在消費中更主動地順應需求、帶動需求、創造需求。要堅持一個時期發展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經驗,加強文旅消費的研究,讓服務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文旅產業是內容產業,消費對象也是內容,要深入挖掘各地資源的特色,并且在呈現過程中,體現創作生產者的個性。要讓特色看得見、說得出、體會得到,避免跟風、同質化。與發揮特色相關聯,要加強創意創新,彰顯文旅消費的首發優勢。文旅產業是創意產業,“首發”是其天然稟賦。此外,要仔細對接消費需求,面對當前文旅消費的分級,有更強的針對性,充分尊重并且服務好各種需求。
摘編自光明網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