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對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的系統全面的謀劃和部署。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改革”主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深刻把握“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的原則要求
革命和改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兩種基本形式,而我們黨關于“改革也是一場革命”的深刻認識,則充分說明了兩者的本質統一性。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胡長栓在《中國紀檢監察報》撰文指出,無論革命還是改革,就其根本原因來說,都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改變了既有生產關系的合理性,經濟基礎的變化突顯了既有上層建筑的問題;就其最終目的來說,都是為了建立與發展了的社會生產力更相適合的生產關系,與變化了的經濟基礎更相適合的上層建筑;就其基本內容來說,體現為社會制度的顛覆和變革,體現為國家和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的完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改革,是要完善社會主義建設的體制機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根據社會生產力的新發展、經濟基礎的新變化,結合具體實際進一步推動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重要制度不斷創新。在具體實踐上,要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中央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的決定性作用,保證改革的系統化集成化整體化,實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效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創造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詳情
在深層次改革中推動開放向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躍生、馬相東在《經濟日報》撰文指出,在我國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廣義的改革本身就包括開放內涵,而改革深化又是寓于開放之中的。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深度。要更加重視“邊境后”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同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合規機制,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提升服務業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寬度。應將服務業作為重點領域,要深化國內服務貿易領域改革,規范服務領域許可、資質和技術標準,簡化許可審批程序,提高監管政策透明度,降低跨境服務貿易成本。拓展高水平開放合作空間,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廣度。要不斷向縱深拓展開放空間,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引導各地立足產業結構、資源稟賦、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基礎條件,找準自己的功能定位,發揮比較優勢,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和開放功能分工,培育新的開放發展勢能,打造形態多樣的開放高地。在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的同時,著力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水平,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詳情
經營主體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
經營主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力量源泉,也是國民經濟統計的基礎細胞。北京市發展改革政策研究中心改革開放所所長、研究員鹿春江,北京市發展改革政策研究中心改革開放所副研究員劉沛罡在《北京日報》上撰文指出,經營主體健康與否,關乎經濟正常運轉和社會大局總體穩定。經營主體越具有活力,市場經濟就越活躍、越繁榮。抓住了經營主體,就抓住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從外部環境看,美西方國家科技封鎖、外企撤資承壓、國際貿易脫鉤斷鏈和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等風險和不確定性仍然存在甚至變本加厲。從內部環境看,經濟結構性問題突出,有效需求不足,預期偏弱,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些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等問題仍將在一定時期持續。要以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領域為突破點,加快培育壯大“高質量經營主體”。一是緊盯全球科技和行業產業發展,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業;二是聚焦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三是厚植創新土壤,健全中小微科技創新企業不斷涌現的生態體系;四是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公共服務企業。詳情
一體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高等教育強國是教育強國的重要標志。中山大學黨委書記朱孔軍在《學習時報》撰文指出,我們要以一體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為路徑,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核心使命,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在“一體推進、良性循環”中找準問題、找對方向、找好路徑,定向發力、系統發力、形成合力。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動態優化調整學科專業設置,突出實際貢獻和質量導向,完善學科評價標準和評估機制。系統謀劃加大一流學科、優勢學科建設力度,統籌推進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抓住主要問題、關鍵環節,采取重點突破、定向突破方式,推動一批學科率先邁進世界頂尖水平,帶動一批學科辦出特色、勇攀高峰。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正確處理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的關系、卓越教學與科研創新的關系、教學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加快建設與教育強國相匹配的高等教育教材體系。詳情
(光明網記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