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精神文化需求、共同發展、發展與安全、數字貿易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何毅亭:堅持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毅亭指出,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前提都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必須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進。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和目的。只有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才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才能為實現高水平安全提供強大的力量支撐。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和保障。一個國家如果守不住安全底線,政權制度隨時可能被推翻,核心利益隨時可能被侵犯,經濟社會發展也隨時可能中斷或停滯。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物質條件的發展改善,不可能取得中國式現代化輝煌成就,更不可能得到人民普遍擁護。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不能離開發展談安全,更不能因為存在風險而不發展。實現高水平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高水平安全既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衡量發展成效的重要標尺。離開高水平安全保障,發展就如無本之木,現代化建設已經取得的發展成果也可能喪失。
摘編自《人民日報》
【張彥:營造高質量精神文化生態】
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彥認為,越是超越“供給貧乏”的狀態,就越不能忽視“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更高階文化需求。只有深入了解需求側,深入挖掘當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趨勢和新特點,才能更精準地進行文化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營造高質量精神文化生態。“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表現為不同人民群體在文化偏好和旨趣方面存在差異。我國社會結構復雜程度高,經濟發展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響著人們對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需求偏好。“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需求層次的遞增結構。首先,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基礎文化需求;其次,應當關注高質量和有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最后,要引領文化潮流、推動文化創新,注重智慧集成。“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反映著人民群眾對多維度文化生活的向往。多方面的文化體驗是美好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要切實提高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的覆蓋面、滲透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摘編自《光明日報》
【凌勝利:建設一個共同發展的公正世界】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凌勝利認為,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及負責任大國,中國正以實際行動和前瞻理念,為全球治理注入新活力。本次峰會上,中國宣布了支持全球發展的八項行動,致力于建設一個共同發展的公正世界的目標,并提出攜手構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為凝聚全球治理共識展現了中國的責任擔當。一是“五大主張”推動全球治理變革完善。中方在本次峰會第二階段會議中明確指出,應該結合二十國集團職能,在經濟、金融、貿易、數字、生態環境等領域進一步凝聚國際共識,完善全球治理,促進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二是“八項行動”攜手促進世界共同發展。在動蕩變革的全球背景下,增速趨緩與失衡分化加劇,凸顯了世界共同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世界共同發展面臨的挑戰亦需全球視角應對,需要構建更加包容的治理體系、高效的多邊機制、積極的區域合作,此為破解全球性問題的必由之路。三是展示“胸懷天下”的大國擔當。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不斷提出新理念、新方案,為全球治理的改善和世界共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在此次峰會上,中國既為全球治理不同領域的變革指明了方向,更展現了中國身體力行的成果及攜手合作意愿。這些理念和方案高度彰顯了中國胸懷天下的情懷,切實體現了中國勇扛責任的擔當,顯示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與誠心。
摘編自《經濟日報》
【郭繼文:推動數字貿易制度創新】
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郭繼文認為,在嚴峻的外部形勢下,推動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進一步拓展外貿增長動能的重要抓手。第一,繼續深化改革,減少限制數字貿易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破除企業在相關環節面臨的制度性壁壘。在跨境電子商務方面,由于B2B、B2C、C2C等模式存在一定差異,相應的通關檢疫、進口準入、出口退稅等環節也要根據現實需求進行適應性調整和差別化設置,以盡可能降低各個環節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第二,優化政策扶持,出臺更多便利化措施,通過制度保障的完善助力數字貿易產業發展壯大。一方面,中小企業是數字貿易活動的重要參與主體,由于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約束大、抵御風險能力差等問題,政府應著力優化金融扶持系列措施,降低企業資金負擔。另一方面,高質量的數字基礎設施和高水平的數字技能人才是數字貿易企業高效運營的關鍵,政府應在這些方面充分發揮作用,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第三,以各類試驗區、試點、基地等為抓手,鼓勵開展制度創新上的先行先試,產出可供全國復制推廣的經驗安排。第四,大力推進制度型開放,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通過規則的協調和統一減少數字貿易面臨的外部壁壘。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