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
??? 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是理論研究的“富礦”,也為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提供了重要現實場域。在這個意義上,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與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相互成就。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建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主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開展高質量調查研究是建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必由之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任務。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執委會副主任,中央團校副校長、教授廉思在《光明日報》撰文指出,對于社會學研究者而言,建構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一項核心使命就是通過建設準確認識中國社會的經驗系統,形成對中國社會具有強大解釋力的獨創性理論觀點。而任何理論觀點都必須建立在扎實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趯嵶C立場、采取田野視角、運用調查方法對社會問題展開研究分析,是社會學一以貫之的學術品格。正是因為這種“到達現場”的學術傳統,社會學才能成為科學理論體系,才能成為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在此意義上,開展高質量調查研究是建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必由之路。研究者不僅要繼承調查研究傳統,更要在問題意識、研究方法、分析視角、理論闡釋等層面強化實證特色,用確定性、可感知的經驗事實,把調查研究視為建構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邏輯起點。詳情
學校是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首要場所
建構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既是為了服務教育強國建設,也需要通過教育工作來實現。而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蔣愛花在《學習時報》撰文表示,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承載了不同民族間的情感溝通與信息交流,更是沉淀了中華民族最深沉的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盡管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當前已取得了廣泛共識,但推廣普及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相關的服務保障也不夠完善。目前來看,大中城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任務已基本完成,但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普及率仍存在顯著差異,很多農村地區只有50%—60%左右,有些民族地區則更低。還有一種聲音認為,邊疆地區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困境,在于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保護民族語言文字之間存在矛盾。實際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保護民族語言文字”之間的關系絕不是矛和盾的關系,我國憲法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既明確了國家推廣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同時又明確了保障少數民族學習和使用本民族語言的自由。從整體布局來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推廣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傳承保護,旨在更好地保障各族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教育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作為教育體系核心組成部分,學校是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首要場所,學校教育是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的主要渠道。詳情
教育改革是一個不斷變革、創新和發展的過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經建成世界規模最大且有質量的教育體系,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系副教授楊文杰、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范國睿在《中國教育報》撰文認為,面向未來,為建設教育強國,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目標,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任重道遠。一是要建立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二是要優化教育體制機制,激發教育主體活力;三是要促進協同治理,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四是要應對智能技術挑戰,促進智能教育治理迭代發展;五是要完善保障機制,全面推進依法治教。教育改革是一個不斷變革、創新和發展的過程。面向未來,我們需要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建成高質量教育體系,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朝著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詳情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
當今時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劉彥蕊在《人民日報》撰文表示,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以教育之強成就人才之強,能夠為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加強科技創新既需要通過教育事業輸送優秀人才,又能夠推動教育領域改革和發展,也是推動人才培養的重要動力。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進一步發揮人才優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能更好把我國的教育優勢、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圍繞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我國經濟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爬坡過坎的重大關口,必須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只有增強系統觀念,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一體統籌推進,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才能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道路,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詳情
?。ü饷骶W記者 陳銳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