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改革發展、教育改革、人才要素、城鄉融合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李君如:進一步增強改革發展的系統性】
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中國式現代化也是一個系統工程,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統籌協調改革、創新、治理、發展四個方面工作。怎么協調“改革”“創新”與“治理”,使之達到“發展”的最佳效果,考驗著這個系統工程的操作人——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由此決定了,提高我們各級領導干部統籌協調“改革”“創新”“治理”“發展”四個方面工作,駕馭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能力,是我們新時代改革開放事業再創新的輝煌的關鍵。其次要統籌協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無論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還是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都要按照“五位一體”原則統籌協調,并從制度和法律上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再次要統籌協調穩與進、立與破的辯證關系。把改革發展的系統性原則與實事求是原則緊密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地做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每一篇文章。最后要統籌協調中央各個部門之間、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不僅在本領域本地區統籌協調各方面改革和現代化舉措,還要服從大局和全局需要統籌協調各部門各地方改革發展重大舉措,并且從制度上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同步推進。
摘編自《北京日報》
【高穎:不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高穎認為,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人才支撐。首先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養成科學思維方法、提高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時期,要大力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發揮思政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其次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成才觀、教育觀。從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出發,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更多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要打破狹隘的唯分數、唯升學導向,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做好長期規劃,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最后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優化教學方式,健全教學管理制度,規范教學行為,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健全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專門教育保障機制。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鏈條、網絡化、開放式協同育人聯盟。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
摘編自《人民日報》
【楊偉國:強化人才要素激勵機制,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偉國表示,只有強化人才要素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把科技創新作為優先選擇的事業,才能實現人才強國戰略和科技強國戰略,更好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一是要切實保障人才自主性。堅持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松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激勵機制。用人主體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服務意識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約束和外部監督機制。二是要持續優化人才評價體系。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人才評價體系,正確評價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避免簡單以學術頭銜、人才稱號確定薪酬待遇、配置學術資源的傾向。三是要不斷健全人才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激發不同生產要素活力,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大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摘編自《光明日報》
【高強:深入落實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各項任務】
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高強認為,當前,城鄉關系已經邁入新的歷史時期,以深化改革賦能城鄉融合發展,應深入落實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各項任務,加快形成適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要求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一方面要拓展農村資源產權權能,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按照不同產權權利束的功能特質,分類有序擴大農村產權結構開放性,提高農村資源要求配置效率。把強化集體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實現農民集體成員權利同激活資源要素統一起來,搞好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的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另一方面要健全城鄉規劃統籌機制,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構建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農村為腹地的城鄉融合發展空間體系。加快改革與戶籍相關聯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機制,以縣域為單元統籌推進公共資源合理布局,加快實現城鄉水、電、氣、路、網等設施一體化建設,促進城鄉教育、醫療、養老等資源均衡化配置。除此之外,還要推進城鄉社會治理,保障進城下鄉居民權益。通過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不斷拓展和保障農業轉移人口的城市權益。準確回應農村經濟社會開放發展需求,逐步打通市民下鄉返鄉渠道,保障下鄉返鄉市民依法享有農村相關權益。
摘編自《經濟日報》
?。ü饷骶W記者 王曉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