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新型勞動者、培育外貿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黃璐、尹西明:全力培養高素質的新型勞動者隊伍】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璐,北京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研究員尹西明表示,應多措并舉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形成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全社會合力。首先,應強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體制機制創新。以強國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重大場景和重點問題驅動,推動教育、產業、科技部門實現戰略一體謀劃、管理一體協同、工作一體布局、事業一體推進、資源一體配置、政策一體設計,改革資源配置方式。其次,推動科技人才跨鏈流動,形成共育、共用、共享新格局。破除產教、科教融合的制度性障礙,推動跨領域、跨組織、跨學科協同創新。圍繞新興和未來產業需要,推動傳統學科升級和新興學科培育,及時更新教育、教學內容。統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建立多元化的產學研聯合育人平臺和新型機構。再次,構建契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人才評價體系及動態監測平臺。完善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激勵青年人才挑大梁、擔重任。強化人才全生命周期的數據監測和共享,構建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強化數據驅動的人才戰略規劃體系。最后,打造有利于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的健康生態。注重文化和制度建設,健全科技人才中介服務體系,持續優化人才保障環境。
摘編自《光明日報》
【李?。好鞔_抓手,著力培育外貿新動能】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俊認為,培育外貿新動能需明確重點任務、找準關鍵抓手,升級貨物貿易,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數字貿易。一是要加快培育貨物貿易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依托產業優勢鞏固提升貨物貿易競爭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渠道的新增長點,加快促進跨境電商、保稅維修、市場采購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引導貨物貿易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大力吸引外資,切實解決外商投資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問題,為培育貨物貿易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提供強大產業鏈供應鏈支撐。二是要加快培育服務貿易開放創新發展新動能。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化水平、便利化水平,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我國服務業競爭新優勢,加快推進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提升國家級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發展效能。三是要加快培育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新動能。需明確數字貿易發展的重點方向、促進平臺和支持政策,加快制定和實施有利于數字貿易創新發展的相關政策。以跨境電商為先導,持續推進貿易營銷、貿易設施、貿易單據、貿易結算等方面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夯實數字貿易發展基礎,加快構建適應數字貿易和貿易數字化發展的人才教育培訓體系。
摘編自《經濟日報》
【雷心悅、杜麗群:保持歷史耐心,推動高質量發展】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雷心悅、杜麗群表示,我們要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保持歷史耐心,穩扎穩打,切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保持歷史耐心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心理準備。進入新發展階段,迫切要求轉變發展方式,需要通過深化改革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擺脫對舊發展方式的路徑依賴。保持歷史耐心推動高質量發展,要遵循客觀規律。實現“從0到1”的突破,需要遵循科技創新規律,保持“十年磨一劍”的耐心和把“冷板凳”坐熱的態度;推動“從1到N”的發展,同樣需要堅持從實際出發,遵循科技成果轉化規律。要發揚釘釘子精神,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目標任務,一錘接著一錘敲,久久為功、善作善成。保持歷史耐心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致廣大而盡精微”。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需要科學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和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深入分析影響我國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選擇正確發展方向、明確科學發展目標、確定可行發展路徑。需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綜合考慮政治和經濟、現實和歷史、發展和民生、資源和生態等多方面因素。
摘編自《人民日報》
【任繼球、魏麗、郭泰鼎:多策并舉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任繼球、魏麗,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郭泰鼎認為,集群化發展是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效能的重要方向,也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化、規?;l展的重要舉措,必須以“集中布局、集聚發展,補足短板、優化生態,區域協同、主體聯動”為思路,加快推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首先要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布局和集聚發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集中布局,引導與前沿技術相關的重大生產力和重大科學裝置集中布局,以發揮更大規模效應。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企業、相關機構和組織實現空間集聚,在全國形成經濟圈之間錯位和經濟圈內部關聯的產業分工格局。其次要補足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短板,即指補足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產業鏈環節、創新平臺、公共服務、人才資源等方面的短板。引導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加快補齊產業鏈短板,著力固鏈強鏈延鏈補鏈,提升本地產業鏈配套能力。再次要優化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生態,即指增強政策協調性系統性創新性,優化政策引導新環境,提升產業培育和治理能力。最后要加快推動區域協同和主體聯動。發揮頭部城市創新平臺、高校院所、公共服務等優質資源優勢,提升對周邊中小城市的輻射和支撐能力,加快形成研發在頭部城市、制造在周邊中小城市的產業鏈分工格局,強化區域間產業創新、應用場景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合作。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光明網記者 王曉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