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新能源產業、數字貿易、產業體系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趙文濤: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
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文濤表示,面對信息化條件下新聞輿論工作的新形勢新挑戰,要履行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必須堅定不移貫徹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原則要求,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牢牢掌握輿論主導權、廣泛凝聚社會共識,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此,一是必須堅持黨性原則。要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臺、辦新聞網站,把各級各類媒體都置于黨的領導之下。二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結合時代特征和實踐的新發展,持續探索信息化條件下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涵。三是必須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堅持移動優先策略,加大主流媒體移動端建設推廣力度,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四是必須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要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幫助干部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摘編自《光明日報》
【黃漢權、盛朝迅、榮晨、吳迪:中國發展新能源產業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黃漢權、盛朝迅、榮晨、吳迪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們要尊重國際產業分工的客觀規律和實際,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擴大全球有效需求,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產業分工格局,更好滿足國際市場需求。簡單將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與“產能過剩”畫等號,不符合經濟規律和比較優勢原則,以“產能過剩”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更不可取。一方面,要從經濟規律和價值規律認識產能問題。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是動態平衡的過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看待產能問題,要對標世界市場需求。在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國根據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形成各自不同的產業結構和產能規模,并通過“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貿易共享專業化分工帶來的收益。這不僅提高了全球資源配置效率,也增進了各國人民福祉,是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和全球市場公平競爭的結果。另一方面,中國新能源產業代表的是先進產能。為了有效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氣候變化挑戰,中國積極把握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實施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措施和行動,參與全球氣候治理,致力于永續發展,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從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產能過剩”問題。
摘編自《人民日報》
【李西林:抓住機遇,推進數字貿易改革創新】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李西林表示,當前,數字經濟正持續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我們要抓住機遇,發揮好開放平臺先行先試作用,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促進數字貿易領域改革創新,加快提升數字貿易發展水平。一是要加強數字貿易頂層設計。推動出臺關于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明確數字貿易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構建數字貿易創新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框架。發揮數字貿易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作用,加強數字貿易標準化前沿議題研究與標準制定工作。借鑒國際經驗,建立健全數字貿易統計監測體系,研究制定我國數字貿易統計分類和測度方法。二是要強化數字貿易平臺建設。做強做優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高標準建設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推進數字貿易展會平臺建設。加快貿易全鏈條數字化轉型。三是要加快貿易全鏈條數字化轉型。深化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扎實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加快構建適應跨境電商發展需要的產業鏈和生態圈。協同推進貿易主體、貿易流程、貿易管理、貿易平臺等數字化轉型。四是要大力推動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提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鼓勵數字技術與金融、保險、娛樂、教育、醫療、體育等眾多行業深度融合。五是要持續擴大數字貿易“朋友圈”。深化與中亞五國、上合組織、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等多雙邊和區域數字貿易對話與合作,共享數字貿易發展機遇。積極發展“絲路電商”,加快建設“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與更多國家和地區開展電子商務務實合作。
摘編自《經濟日報》
【余新創、劉泉紅:持續發揮產業體系配套完整優勢】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余新創、劉泉紅認為,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向好需要加快補短板鍛長板,提升產業協同水平,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更好發揮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發揮產業體系配套完整優勢要加快補短板鍛長板,提升產業發展高度。補短板方面,在種業、材料、裝備、軟件等重點領域的“卡脖子”環節,穩步提升高端產品性能,加快高端新產品應用推廣,逐步減少關鍵核心領域的短板、空白問題。鍛長板方面,在傳統制造、新能源等優勢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將市場競爭優勢轉化成利潤優勢、規則優勢,加快向產業鏈關鍵環節延伸競爭優勢;發揮產業體系配套完整優勢要提高產業協作能力,增強產業發展韌性。在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同時,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鼓勵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傳統產業轉移,減緩傳統產業比重過早過快下滑趨勢,保持不同類型、不同發展水平產業結構比例基本合理。依托重點產業、龍頭企業,在一些產業基礎好、設備配套完善的地區集中打造一批高質量產業集群;發揮產業體系配套完整優勢要優化產業支撐體系,筑牢產業發展保障。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加強知識產權等企業核心權益保護,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打通國內經濟循環斷點堵點,推動國際務實合作,積極拓展國際發展空間。
摘編自《學習時報》
(光明網記者 王曉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