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基層治理、國家安全、科技創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譚日輝:持續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譚日輝認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不僅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而且事關黨的執政基礎,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完善網格化管理,必須明確基層網格的權責范圍,加強基層網格資源的整合,從惠民生、順民意出發,著眼于居民多層次的需求,努力實現“一張網格托底、一個平臺調度、一套體系保障”,最大限度凝聚基層治理力量,著力打造覆蓋全面、權責清晰、功能集成、高效便捷的運行體系,提升基層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精細化是衡量社會治理水平的標尺,是推進治理創新的方向。完善精細化服務,必須推動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資源力量下沉,推進審批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向基層延伸,使社區成為多種便民服務有機集成和精準對接的平臺,有效滿足社區居民的差異化需要,及時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打造服務全域治理的基層信息平臺,可以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完善信息化支撐,要充分發揮數字平臺多邊連接、共享共建、整合聚集和系統規劃的功能,實現基層治理精準化和公共服務高效化;發揮好數字技術對基層社會治理的便捷、高效作用,努力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基層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充分釋放數字技術紅利和創新紅利。
摘編自《光明日報》
【莫紀宏:推動構建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法治理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莫紀宏指出,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繼續推進國家安全法治建設,加強對國家安全法治理論的研究、提煉、闡釋,推動構建基于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展現鮮明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法治理論。習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發展,體現了對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規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規律、人類社會法治文明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立足國家安全法治建設實踐,深入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國家安全法治建設中的具體運用,不斷深化對國家安全法治建設的學理性認識,使國家安全法治理論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在國家安全法學研究中的具體體現??傮w國家安全觀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工作思路和機制路徑能夠賦予國家安全法治理論以鮮明的中國特色。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使國家安全法治理論研究始終立足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更加契合國家安全工作實際需要。新時代以來,我國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加速構建,網絡安全法、生物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反外國制裁法等一系列國家安全法律法規頒布實施,我們在依法維護數據安全、網絡安全、核安全、反制非法干涉等方面的法治實踐更加豐富、更加深入。我們要在實踐基礎上拓展研究視域,提出新概念、總結新命題,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構建更具綜合性、指導性的國家安全法治理論。
摘編自《人民日報》
【劉冬梅、楊洋:科技創新必須實現主導技術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劉冬梅,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楊洋認為,主導技術是開啟新的“技術—經濟軌道”、實現生產力躍升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科技創新必須實現主導技術突破,有力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主導技術具有強大的滲透性與革命性,能夠顯著變革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乃至改變整個社會和世界格局。其包括通用技術,也包括改造傳統產業、塑造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戰略性新興技術與關鍵核心技術,具有開啟“技術—經濟軌道”和塑造“技術—經濟范式”的巨大能量。因此,一般增量型或漸進型技術革新不能稱之為主導技術;局限在相對獨立、狹窄領域無法擴散的技術革新,也不能稱之為主導技術。只有掌握主導技術的自主權與主動權,才能大力發展生產力,實現產業競爭力與經濟競爭力的躍遷。一是聚焦主導技術體系化能力建設,加速我國進入新的“技術—經濟軌道”。充分利用我國市場規模巨大的特點,發揮場景驅動優勢,形成對主導技術產業化的強大市場拉力。二是把握主導技術孕育與轉化的規律特征,推進科研范式變革與“深度技術”創新創業。要探索建立“深度技術”轉化融資平臺,引導社會資本和捐助向“深度技術”創新創業領域傾斜。三是以良性預期為導向深化改革,形成主導技術大突破、新質生產力大發展的社會環境。
摘編自《科技日報》
【豐子義: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遵循的是人的邏輯】
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豐子義認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西方現代文明的區別是多方面的,最為根本的區別,就是兩種文明遵循的邏輯不同。西方現代文明遵循的是資本邏輯,以資本為中心,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遵循的是人的邏輯,以人民為中心。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首要關注的是人的生存發展,所要追求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終實現的是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這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最為顯著的特點和本質特征。一是鮮明的價值指向。中國式現代化所顯示的文明,其鮮明的價值指向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讓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二是獨特的發展道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是適應人的各方面發展需要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是具體的體現,其文明的全面性就反映了人的發展的全面性。三是堅實的依托力量。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始終高揚的是人民的主體性,人民性是其顯著特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是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建立的強大根基。四是深刻的人類關切。中國出于對人類命運的深刻關切,響亮地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人類為主體,以合作共贏為價值旨歸,為人類文明發展指明了方向。
摘編自《北京日報》
(光明網記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