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鄉村治理,養老體系建設,數字文化產業,金融強國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丁茂戰: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鄉村治理建設】
????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研究員丁茂戰指出,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著力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與農業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體推進,使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讓農民過上現代文明生活。首先,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例如,建立健全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村級治理體系。其次,著力完善鄉村治理機制。進一步理順縣、鄉、村治理職責的分工,完善各類規章制度,從職能、機構、政策上進一步優化鄉村治理,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第三,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群防群治力量建設,鞏固充實鄉村人民調解組織隊伍,創新完善鄉村矛盾糾紛多元化、一站式解決機制,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最后,注重發揮好德治的作用。在實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時,注重發揮好德治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持續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
????摘編自《光明日報》
????【梁昌勇、魏亞龍:全方位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促進養老服務體系發展】
????合肥工業大學梁昌勇、魏亞龍在文中指出,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老齡化的趨勢性特征。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例如,要加快建成覆蓋全體老年人、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快兜底性、普惠性養老服務發展,制定落實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建立精準服務主動響應機制。其次,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基本公共服務與多樣化服務協調發展,努力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第三,培育智慧養老服務新業態。推動老年健康領域科研成果轉化,遴選推廣一批老年健康適宜技術,提高基層的老年健康服務能力。引導有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服務模式。最后,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完善就業、志愿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
????摘編自《人民日報》
????【潘偉冬、張一:激發市場潛力,推進數字文化產業發展】
????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研究員潘偉冬,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一指出,數字文化產業作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時代的迫切需求。第一,堅持意識形態引領,確保產業發展方向。要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價值遵循,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第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激活市場主體活力。要特別加強對數字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的保護;要加強反壟斷監管能力建設,創設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要制定文化產業數據使用標準。第三,發展壯大市場主體,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在發揮國有文化企業優勢的同時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扎實推進民營數字文化企業發展壯大。第四,優化人才環境,釋放產業發展原動力。要健全完善現行人才政策,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加大高層次數字文化人才引進力度。第五,強化優質產品供給,培育產業消費新業態。加快構建文化大數據體系;提高原創能力,強化特色發展;加快與旅游、教育、體育、會展、創意等產業融合發展進程,著力構建多層次、融合性服務業態,滿足消費者復合性、個性化需求。
????摘編自光明網理論頻道
????【曹玉瑾:關鍵核心金融要素的內涵解讀】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玉瑾論述了一系列關鍵核心金融要素的深刻內涵。第一,強大的貨幣是支柱基石。需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入推動跨境收付、貿易融資、外匯交易、離岸市場建設、資本項目可兌換管理、外匯風險管理、國際貨幣合作等方面的工作。第二,強大的中央銀行是骨干支撐。要加快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推動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走深走實,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第三,強大的金融機構是微觀基礎。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必須不斷優化金融機構差異化發展路徑,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第四,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是關鍵載體。未來要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格局。第五,強大的金融監管是有力保障。加強金融管理部門與宏觀調控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等監管協同,建立健全權責一致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第六,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是動力源泉。要優化金融人才的專業分布,提升金融人才的質量。健全金融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完善金融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機制,充分激發金融人才活力。
????摘編自《經濟日報》
????(光明網記者鄭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