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數據要素與數字經濟,文旅融合發展,文藝創作的人民性,鄉村生態振興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元利興:擴大數據要素市場規模,發揮數字經濟賦能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元利興認為,數據資源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的核心引擎,能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撐,為我國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贏得主動權。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加劇。進一步擴大數據要素市場規模,最大限度激活數據要素資源潛能,需要采取一系列舉措,更好發揮數字經濟對各類產業的賦能作用,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注入強勁動力。一是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要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基礎性制度體系,健全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的體制機制。二是促進全鏈條全要素融合發展。一方面,可通過“數據+”組合模式推動數據要素賦能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增強協同效應;另一方面,要利用數據資源和數字技術促進研發、生產、流通、服務、消費各環節高效貫通,實現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之間的深度融合。三是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一方面,要以數據要素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增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推動產業數字化,立足不同產業特點和差異化需求,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方向。
摘編自《經濟日報》
【羅俊杰: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提升我國文化國際影響力】
浙江萬里學院羅俊杰指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二者有著天然聯系。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首先,促進文化和旅游優勢互補。加強文化和旅游業態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推動旅游演藝、文化遺產旅游、文化主題酒店、特色節慶展會等提質升級,支持建設集文化創意、旅游休閑等于一體的文化和旅游綜合體,促進文化和旅游優勢互補,形成發展合力。其次,提升科技支撐水平。增強裝備技術供給能力,強化新技術、新材料在文化和旅游裝備制造中的應用,大力發展演藝、公共文化、游樂游藝、旅游新業態等領域相關裝備制造業,推進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最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吸收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并向國際社會積極推介我國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形成的產品和服務,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同時,辦好中國文化年(節)、旅游年(節),持續提升“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等文化活動的國際影響力。推動各地發揮地緣、人緣優勢,依托友好城市等平臺,加強城市間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推出一批歷史古跡保護修復、聯合考古、展覽合作示范項目,打造文物外展精品。
摘編自《人民日報》
【黃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行文藝創作】
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東南大學基地黃睿指出,新征程上,文藝創作必須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觀照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聲,才能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對于文藝創作工作者來說,人民首先是文藝創作的源泉,人民群眾擁有無限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為文藝創作活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品素材,只有將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關心了解人民的疾苦冷暖、感知反映人民的喜怒哀樂,才能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無論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還是喬葉的《寶水》,正因為他們反映了不同時代背景下農村基層人民的心聲,才沉淀為歷久彌新的優秀文學作品。與此同時,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文藝只有把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為自身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觀照人民的現實精神文化需要,堅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才能產生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也才能證明自身存在的社會價值。為此,一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二要繼續堅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創作方法;三要不斷提高用文藝歌頌人民的能力。
摘編自《新華日報》
【王波:多舉措賦能鄉村生態振興,推動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農村環境保護中心王波指出,建設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基礎工程、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是滿足億萬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內在要求。因此,錨定2035年美麗鄉村基本建成的戰略目標,因地制宜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統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近年來,我國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其中,美麗鄉村建設國家部署得到加強,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相關文件,明確美麗鄉村建設有關戰略要求和主攻方向。美麗鄉村建設地方實踐取得積極進展,其中,中部安徽省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面向新征程,各地應從實際和農民需求出發,以補齊鄉村生態治理短板為重點,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導向,以美麗鄉村示范縣創建為抓手,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農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健全鄉村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一要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中長期戰略研究。二要有力有效解決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三要加快鄉村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四要盡快啟動美麗鄉村示范縣創建工作。五要健全鄉村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摘編自《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