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編者按: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把握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繼續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這“六個必須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的重要體現。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主題教育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光明網聯合推出“理響中國之鏗鏘有‘理’·黨校公開課第七季”專題視頻。通過打造“有溫度”“有深度”的理論解讀視頻,6位黨校青年教師以深入淺出的理論闡釋、生動鮮活的話語表達,深刻領悟和闡釋“六個必須堅持”的核心要義,為廣大青年營造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濃厚氛圍。
本期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吳昊曇,解讀“堅持胸懷天下”。
【文字實錄】
大家好,我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的吳昊曇。
我們知道,中東,可謂世界上地緣政治斗爭最激烈的地區之一,內部關系相當復雜,但幾個主要國家,與中國的關系都不錯。2014年6月,我到了耶路撒冷,開始在那里讀碩士,結果趕上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爆發新一輪戰爭。當時我的室友,是位以色列人,她當時就對我說,很羨慕我們中國人,因為不論是以色列還是巴勒斯坦,他們都把中國當作好朋友。
2016年,習近平主席首訪中東,他當時講:“中東向何處去?這是世界屢屢提及的‘中東之問’。” 中國的答案,是推動大家一起加入合作伙伴的關系網。目前,中國已同20個阿拉伯國家及阿盟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合作成果惠及雙方近20億人民。
2023年3月10日,一項重大外交突破震驚世界,斷交七年之久的“中東雙雄”伊朗、沙特在阿拉伯世界千里之外的中國北京宣布復交。在現場談判視頻中,一張三角形談判桌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議。外交禮儀無小事。這張桌子三邊長度完全相等,它傳遞的政治深意就是三方是完全平等的,沒有一方是凌駕于任何兩方之上的。小小一個細節就反映了為什么中國能成功促成這次和解。
而這些行動背后體現的正是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胸懷天下,首先就體現在我們可以共創世界和平。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國際關系史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國際格局的重組,很多都是通過戰爭來實現的,結局往往是維護戰勝國利益。可以說,強權政治充斥其中。而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講求的是以和為貴,推崇的是和而不同,中國人從來反對霸權政治。2022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的是團結精神,明確要走和平發展道路。
為了維護國際和平,從中東問題到朝鮮半島核問題,再到烏克蘭危機,中國政府始終致力于勸和促談,致力于同國際社會一道構筑安全共同體。目前,中國已向近30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人員5萬余人次,是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中國廣交天下朋友。目前,我國已同18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同1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伙伴關系,以平等、開放、合作為基礎,不斷推進和完善全球伙伴關系網。
除了維護世界和平,胸懷天下,還可以幫助我們共克世界難題。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各國之間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告訴我們人類是一個整體。任何國家、任何人都無法獨善其身。只有聯起手來,密切合作,才能克服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
于是,順應時代發展大潮,10年前,習近平主席創造性地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10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斷走深走實。我們不僅倡導在國家之間和地區層面構建命運共同體,還提出在全球領域構建衛生健康、網絡空間等命運共同體。
為了幫助他國應對疫情,中國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2億劑疫苗,向34個國家派出了38支醫療專家組。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將完成全球碳排放強度最大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為什么說是最短的時間?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將用71年,美國用43年,而我們中國只給自己30年。30年不僅是一個數字,更是大國擔當的精神體現。
最后,胸懷天下,還可以幫助我們共謀世界發展。2021年,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的情況下,在人類發展進程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習近平主席創造性地提出“全球發展倡議”。
立己達人、兼濟天下。 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參與國際事務,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目的在于實現共同發展。中國通過發展讓全國人民過上了好日子,也希望通過共同發展,讓世界各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于是,我們看到,2023年1月,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五星紅旗和非盟會旗迎風飄展,中國援助非盟非洲疾控中心總部(一期)項目順利竣工。這一中非合作旗艦項目,是非洲大陸第一個擁有現代化辦公和實驗條件的全非疾控中心。我們還看到,2023年2月,一列搭載約280噸新鮮蔬菜的中老鐵路列車從云南駛出,標志著“中老泰”全程鐵路運輸往返班列成功首發,為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注入強勁新動能。
10年前,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10年后,因為這一倡議,巴基斯坦有了第一條地鐵線,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運輸不再需要繞道他國,斯里蘭卡居民喝上了24小時供應的自來水,柬埔寨村民告別了沒有電、沒有路、與外界隔絕的生活……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通過這一倡議,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
越是動蕩的世界,越需要穩定人心的力量。越是變革的時代,越呼喚“胸懷天下”的擔當。世界文明的百花園姹紫嫣紅,但是只有文明之間交流互鑒,才能推動人類整體文明不斷進步。悠悠五千年,中華文明自古就充盈著“為天下蒼生計”的博大胸襟。如今,中國共產黨延續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追求的和平理念,通過一項項倡議、一次次行動,向世界表明,胸懷天下,中國從未停滯。
?
出品人: 林振義 楊谷
總策劃: 孫曉莉 陳建棟
總監制: 黃偉 吳叢叢
策劃: 朱培蕾 蔣正翔 施墨
監制:張晞 李澍
統籌:秦真英 韓丹 桑熙 陳航 馬建祖
編輯:徐倩陽
編導:路天悅 梁爽 常世林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光明網聯合出品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