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民營經濟、鄉村文化自信、中部地區服務貿易、科技安全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夏文斌:持續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校長夏文斌表示,民營經濟具有獨特的優勢,能夠對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創新、就業、財政稅收等發揮重要作用。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千方百計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實現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一是要深入學習、研究、宣傳、踐行黨中央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理論和政策。結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深入學習研究和宣傳民營經濟在我國高質量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要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進一步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引導民營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中找準定位,通過企業自身改革發展、合規經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三是要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全面梳理修訂涉企法律法規政策,持續破除影響平等準入的壁壘,完善公平競爭制度,為民營企業開辟更多空間。培育壯大民營企業家隊伍,教育引導民營企業家遵紀守法、堅守底線,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實現高質量發展。四是要積極推動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協同創新發展。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全方位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
摘編自《經濟日報》
【劉楠:新時代厚植鄉村文化自信的多重路徑】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教授劉楠認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我們應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與鄉土文化的民本思想融通,深挖鄉村文化遺產的價值,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厚植鄉村文化自信,要認同鄉村文化的重要價值,利用新媒體手段展示鄉村文化資源。在數字鄉村建設背景下,農民寫村志、辦鄉村春晚、“村BA”等,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和數字技術采集、記錄、儲存鄉村文化資源,建設具有特色的數字化鄉村文化館、鄉愁館,挖掘優秀的鄉村文化資源,認識鄉村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認同鄉村文化,是維系深層情感的集體記憶。厚植鄉村文化自信,要鼓勵農民與時俱進創新文化表達,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賦能作用。農民作為表達主體,講好鄉村故事,提高鄉村文化感召力,重拾鄉村文化自信,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新動能。新媒體時代的數字媒介賦能,為拓展鄉村文化傳播渠道和增強鄉村文化自信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厚植鄉村文化自信,喚醒農民主體性是關鍵,培養農民數字素養是大勢所趨。農民是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是鄉村文化自信構建中有內驅力和感召力的核心力量。鄉村文化振興,高數字素養的農民是人才驅動力。
摘編自《光明日報》
【遲福林:以制度型開放推進中部地區服務貿易發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要以制度型開放推進中部地區服務貿易發展。首先,制度型開放是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高水平開放的基本需求。推進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高水平開放進程,不僅涉及服務業市場開放,更涉及相關資格、標準互認及配套的資金支付與市場環境建設等。其次,強化服務貿易自由便利的制度安排。一是加快推進RCEP中制造業研發、管理咨詢、養老服務、專業設計等服務開放承諾盡快落地,并提前落實包括專業服務、計算機服務等我國在RCEP中的未來開放承諾;二是重點開展面向RCEP及中亞區域的裝備制造、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項下的服務出口,帶動標準、技術、研發等“走出去”;三是主動擴大研發設計、工業設計、咨詢、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進口,制定面向發達國家制造業技術人員“資格單向認可”制度;四是在知識產權、電子信息、物流運輸等領域采用國際標準,支持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檢測機構加強與RCEP成員國交流合作,共同開展國際標準研制。再次,以差異化服務貿易開放探索實現中部地區自貿試驗區的戰略性提升。在盡快實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基礎上,依托中部四個自貿試驗區的產業基礎和開放任務,積極開展服務貿易開放的差異化探索。最后,以制度型開放帶動中部地區以創新為重點的制度性變革。在補齊研發投入短板的基礎上,以制度型開放統籌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傅晉華:進一步加強科技安全體系政策設計】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傅晉華認為,為有效改善目前我國科技安全體系面臨的頂層制度設計不完善、體制機制不順暢、體系整體效能比較低等問題,政府有關部門應以系統觀念為指導,從體制機制建設等重點方面加強政策設計。一是要加快科技安全體系體制機制建設。在組織體制方面,堅持黨對科技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重點是在國家層面建立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科技安全領導體制。在運行機制方面,重點是完善科技安全體系內各個子系統運行制度建設。聚焦國家科技安全重大問題,制定完善科技安全行為主體保障措施。二是要充分發揮國家創新體系和國家科技安全體系互為支撐的系統間作用關系。一方面,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另一方面,以國家安全戰略需求為導向,統籌科技發展和科技安全關系,構建特色鮮明、保障有力的國家科技安全體系,以高水平的安全體系為國家創新體系發展提供穩定的安全環境保障。三是要聚焦科技安全體系與能力現代化加強政策供給。要準確把握當前和今后較長時期內國家科技安全形勢變化的新特點新趨勢,根據發展態勢不斷豐富發展國家科技安全理論,準確把握科技安全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加強政策集成供給。
摘編自《科技日報》
(光明網記者 王曉秋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