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共黨史黨建學、美國貨幣政策、制度型開放、青年就業創業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林緒武:推動中共黨史黨建學實現融合發展】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林緒武指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在法學門類新設立“中共黨史黨建學”一級學科,從根本上解決了該學科的名稱及門類歸屬兩個問題。當前,如何實現融合發展是我們在推動中共黨史黨建學高質量發展中應當關注的重要方向。一是辯證處理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之間的關系。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兩個學科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需要加強結合,著力探討“大黨史”和“大黨建”的諸多學術問題,實現“大黨史”“大黨建”的融合發展。二是科學把握學術性與政治性的關系。中共黨史黨建學的學者始終既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同時也要體現學術自覺,不能以學術性代替政治性,亦不能忽略學術性,而是要在科學把握學術性與政治性的關系中推進學科發展行穩致遠。三是正確對待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聯系。中共黨史具有歷史學的一般性和規范性,同時需要強化自己的理論性,要從理論上總結歷史規律、從實踐中提煉理論經驗,不斷推進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學的發展,為黨的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摘編自《光明日報》
【楊子榮:警惕美國貨幣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的負面外溢效應】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子榮認為,新冠疫情發生后,美國政府出臺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成為美國及全球許多地區通脹走高的重要誘因。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國際金融體系的主導者,美國貨幣政策的大幅調整,正從多個方面對美國乃至全球金融穩定構成威脅。其一,美聯儲可能維持緊縮性貨幣政策。當前,雖然美聯儲加息已接近尾聲,但由于美國勞動力市場依然緊張,通脹仍處于較高位置,預計美聯儲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維持高利率水平,這使得全球金融市場將繼續承壓。其二,美國銀行業動蕩或持續發酵。在高利率和經濟增長放緩的驅動下,美國商業地產市場面臨著基本面惡化和融資成本上升的壓力,商業地產貸款的拖欠率已有所抬頭。考慮到美國中小銀行有更大的商業地產信貸敞口,未來部分中小銀行可能因商業地產信貸違約而陷入擠兌危機。其三,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可能重演。美國兩黨在提高債務上限方面再次陷入僵局,民主黨執意無條件放寬政府債務上限,共和黨則敦促聯邦政府以削減支出為條件換取債務上限提升。隨著債務上限最后期限臨近,美股波動性會增加,美元流動性也會承壓,這將加劇全球金融市場的脆弱性。上述挑戰不僅對美國金融體系形成威脅,還可能加劇中低收入國家的債務危機。2022年,受美聯儲激進加息影響,不少低收入國家面臨資本外流、貨幣貶值和利率上升三重壓力,并遭受糧食危機和能源價格高企雙重沖擊。如果未來美元流動性進一步收緊或美國國內金融風險持續蔓延,并導致全球風險承擔水平下降,且由此引發中低收入國家資本外流,將有更多中低收入國家經濟面臨挑戰。
摘編自《人民日報》
【沈銘輝、張中元:高質量的制度型開放助力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沈銘輝、張中元指出,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呼喚著更高質量的制度型開放。制度型開放的水平和程度,決定著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全面、深入、持久的水平和程度。下一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應在以下方面發力。要聚焦加大高水平制度供給,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探索構建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數字貿易等邊境后領域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舉措,深化與區域經濟合作伙伴的機制化聯動,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布局優化,打造新的比較優勢。要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先行先試作用,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加快制定重點貿易和投資領域開放的標準,積極有序擴大電信、醫療、教育、旅游等服務業領域開放,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還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既要做現行多邊貿易體制合理部分的“守護者”,也要針對不合理或不適應經濟全球化新特點的部分加以變革、調整、補充和完善,提升我國制度性話語權。
摘編自《經濟日報》
【李鵬:多渠道促進青年就業創業】
李鵬表示,今年高校畢業生將突破1158萬人,穩定和擴大青年人的就業仍需加力,必須把促進青年就業創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各個環節的工作和政策持續增效,多渠道促進青年就業創業。一方面,要把促進就業的創新創業增容性政策和穩增長的經濟發展政策緊密結合,形成聯動效應。當前促進就業創業要在就業優先導向的宏觀方向引導下,推動財政、貨幣、產業等相關穩增長政策和就業創業支持政策協調制定、協同發力,調整優化即將到期的階段性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另一方面,要推動就業創業輔助政策和就業制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供需端緊密對接和合理匹配。適應迅速變化的就業創業需求端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在政策供給端更多采用獎勵性、補貼性、差異化等更加市場化、社會化的靈活多元供給機制,暢通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的渠道。同時,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從用人企業看,要延續實施系列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措施,一攬子兌現社會保險補貼、吸納就業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從青年就業群體看,對于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離校前應向其發放求職創業補貼,離校后對未就業畢業生優先提供就業服務,建立精準幫扶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化、小型化、行業化、網絡化招聘活動。
摘編自《學習時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