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李鵬
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定之基,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支撐和關鍵環節。近日召開的全國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把學習、調研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扎實做好這項重要工作,確保取得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成效。這就要求,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為引領,拓展就業空間、完善服務保障、加強困難幫扶,多渠道促進青年就業創業。
當前,由于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宏觀經濟形勢的抑制,新增就業崗位減少,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壓力上升。從16歲至24歲我國青年勞動力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看,2023年一季度,青年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均值為18.3%,比上年四季度高1.1個百分點。尤其是今年4月份首次突破20%,青年人失業率居高不下,就業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今年高校畢業生將突破115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穩定和擴大青年人的就業仍需加力,必須把促進青年就業創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各個環節的工作和政策持續增效。
一方面,要把促進就業的創新創業增容性政策和穩增長的經濟發展政策緊密結合,形成聯動效應。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線上平臺企業吸引的創業群體和就業人數遠超線下新增企業和崗位,下一步需要更好發揮數字經濟對就業創業的提振作用,創造出更多高質量的就業機會,為高水平、專業化人力資本發揮作用創造更廣闊的平臺。經濟穩增長是實現就業和促進創業的根本之策,當前促進就業創業要在就業優先導向的宏觀方向引導下,推動財政、貨幣、產業等相關穩增長政策和就業創業支持政策協調制定、協同發力,調整優化即將到期的階段性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突出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穩崗擴崗支持,支持創建一批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積極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組織開展各類創業推進活動,實現經濟增長和就業創業擴容同步發展。
另一方面,要推動就業創業輔助政策和就業制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供需端緊密對接和合理匹配。我國一些就業培訓和創業輔導等相關支持性政策仍拘泥于傳統方式方法和政策慣性中,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的供給端和數字經濟時代社會市場的需求端存在脫節和結構失配問題,降低了相關就業創業政策的實現程度和實施效果。因此,適應迅速變化的就業創業需求端的新形勢和新要求,需要改變現有就業創業政策實施機制和方式方法,在政策供給端更多采用獎勵性、補貼性、差異化等更加市場化、社會化的靈活多元供給機制,暢通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的渠道。同時打造一批高水平、專業化、開放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支持各地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實訓基地,促進產訓結合,服務更多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掌握適應市場需求的“一技之長”,緩解高校畢業生總量壓力和結構性就業矛盾。
解決青年人就業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從用人企業看,要延續實施系列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及青年就業,一攬子兌現社會保險補貼、吸納就業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激發企業用人積極性。從青年就業群體看,對于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離校前應向其發放求職創業補貼,離校后對未就業畢業生優先提供就業服務,建立精準幫扶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化、小型化、行業化、網絡化招聘活動,推進線上線下聯動服務,提高人崗匹配效率。對有創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和青年,落實好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只要符合條件,試點給予創業求職補貼。(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