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高水平人才、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國家治理現代化、效率與公平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賀飛、原帥:穩步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舉措落實落地】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庫研究員賀飛、副研究員原帥認為,建設好高水平人才高地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要深刻把握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本質要求,不斷加強人才工作戰略謀劃和政策創新,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為我國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戰略支撐。為此,一是要始終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深刻認識加強新時代人才工作、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戰略意義和全局意義,牢牢把握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加強對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領,著力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中來。二是要持續深化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創新。緊抓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機遇,用足用好國家賦予的人才發展各項政策措施,持續推進符合地方特點的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著力解決人才權限、評價使用、科研管理、成果轉化等突出問題。三是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要繼續將建設戰略人才力量作為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點任務進行謀劃,圍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組織產學研協同攻關,在重大科研任務中培養戰略領軍人才。四是要堅持完善有利于激發人才活力的軟硬環境。持續深化人才評價使用機制改革,在創新科研成果評定、職稱評聘等方面的改革中取得新的進展。統籌加強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堅持以高品質、便利化的綜合創新提升城市軟實力。真正幫助各類人才解除后顧之憂。
摘編自《光明日報》
【董志勇:進一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建構】
北京大學教授董志勇表示,當前,關于我國經濟現代化的重點研究領域涉及產業現代化、財政現代化、金融現代化、貿易流通現代化等國民經濟各個方面。這些研究成果為深化中國式現代化成就研究、深入分析實踐中的問題和挑戰奠定了比較扎實的基礎,但還存在很大進步空間,要求我們從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重點、難點出發,從不同視角開展多層次的實踐研究。首先要深入挖掘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實踐。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實踐的獨特創造,不斷挖掘中國式現代化在不同領域的典型案例,為理論構建提供經驗支持。其次要高度關注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設計。獨具特色的體制機制創新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智慧結晶,有待于使用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凝練為理論成果。最后要繼續完善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研究,需要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完善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分析方法。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孕育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研究不斷深化拓展,呈現出更加鮮明的世界意義。在未來研究中,還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加強和深化。如加強國際比較研究,為建構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積累素材;堅持一般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現代化理論支撐。
摘編自《人民日報》
【陳凱華、張超:加強對數字技術賦能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系統性思考】
中國科學院大學長聘體系特聘教授陳凱華、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院特別研究助理張超認為,數字技術賦能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出發,以系統思維鞏固發展數字技術底座,加強數字技術賦能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強化重點領域治理體系數字賦能建設,推動數字技術與國家治理的深度融合,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國家的效能。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性治理,建設公平規范的數字治理生態。加強立法統籌協調,提高國家治理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堅持系統性謀劃和體系化推進,提升全方位多維度綜合治理能力。建設數字技術嵌入的協同治理平臺,積極應對數字時代的數據要素治理、算法治理等新型治理范式。二是鞏固發展數字技術底層架構,構建支持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數字技術體系。打造開源、開放、交叉的協同創新環境,為面向國家治理的數字技術開發和迭代提供低成本的開發環境。聚焦技術驅動效應強的典型治理領域,推動數字技術與國家治理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促進數字技術供給與國家治理需求對接。三是高度重視數字時代國家治理的系統復雜性和科學技術支撐,促進技術與制度雙向賦能國家治理現代化。充分發揮人機融合的新優勢,構建更加系統化的多層次多主體協同治理體系、更加智能化的前饋-反饋協同調控策略,提高國家治理體系整體效能。制定數字技術支撐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倫理治理原則,推進數字技術風險監管體系建設。
摘編自光明網
【方明月、聶輝華: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方明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表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占據非常突出的位置。推進共同富裕是正確處理好效率和公平關系的重要表現。如何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呢?一是摒棄共同富裕是零和博弈的錯誤觀念。將共同富裕理解為一種零和博弈的觀念,人為地割裂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并且既損失了效率,又破壞了公平。二是必須在發展中平衡效率與公平。政府要根據一個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國際國內環境,動態地調整效率與公平的權重。同時必須打破分配過程中的各種藩籬,包括既得利益者的阻擾。三是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需要新經濟、新理念。新經濟有助于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數字技術不再只是資本所有者的生產工具和管理手段,它也可以為廣大普通勞動者賦能。新理念有助于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全球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必須高度關注ESG(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踐行ESG理念(該理念強調企業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履行社會責任、提高治理水平)。通過一次分配和三次分配,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體,這就是推進共同富裕,也是追求效率與公平的統一。
摘編自《北京日報》
(光明網記者 王曉秋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