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用好各方面資源和力量開展國際傳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更加積極主動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huán)境。光明網圍繞“國際傳播”主題,邀請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開和教授進行系列訪談,深刻探討我們國際傳播面臨的困局、如何開展國際輿論斗爭、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敵視我國社會制度是斗爭的根源
問:在國際輿論中,反華勢力熱衷于在哪些方面對我國進行攻擊和不實報道,原因是什么?
陳開和:我覺得從大的方面來講,西方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這些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他們攻擊我們的重點就是我們國家的制度,總是在一些場合給我們的制度貼上負面標簽。對于這一點,我們是據理力爭、堅決反對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尼巴厘島會上跟拜登見面的時候也談到自由、民主、人權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種模式,所謂“民主對抗威權”不是當今世界的特點,更不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我們主張求同存異,但是美國政要和主流媒體對于這種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立場是很清楚的,他們對我們的攻擊核心就是從各個層面攻擊我們的制度。
如果從長的脈絡來看,從近代以來,他們其實一直試圖改變中國的制度、中國的文化。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他們就鼓吹意識形態(tài)對立,即使后來兩國關系有所緩和,緩和的根本原因也是戰(zhàn)略上的而不是他們能夠接受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了。尼克松來華那個時候我們都還沒建交,他就主動到中國來,意識形態(tài)放一邊,這主要是戰(zhàn)略方面的考慮。等到蘇聯(lián)衰落了,美國就把意識形態(tài)這一塊就又逐漸地強化起來。
國際輿論斗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西方的主流媒體對我國制度的敵視與其政府的態(tài)度是一脈相承的,他們的基本價值觀跟政府其實沒有大的差別,不管他們在具體的議題上怎么吵,但是在這些大的議題上是比較一致的。因而,他們就會由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延伸開來攻擊我們其他方面,然后來放大一些特例,借此攻擊我們整個的國家制度。我們國家這么大,帶著目的很大概率能找到一些具體的、能夠引起情緒反應的個案。至于發(fā)展變化的大的積極趨勢,他們則不愿多談。
當然如果說從具體的利益來講,中國的發(fā)展對世界都是有好處的。我們一直主張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從不強加于人。但是,美國一些精英不這么看,他們主觀判斷認為兩國合作給美國獲得的實際好處不如中國獲得的多,于是他們就要進一步打壓中國,這是他們從實際利益層面的一個考慮,當然根本上來說還是他們對于我們社會制度的敵視,基于他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立場,認為中國的發(fā)展是一個威脅。
直面國際輿論場上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
問:近年來國際輿論斗爭中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愈發(fā)地濃重,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一現(xiàn)象?
陳開和:這主要是美國方面對我們的兩點誤解:一個是認為我們國內的政策發(fā)生了轉變。但實際上黨的領導沒有變、黨的宗旨原則沒有變,而且在黨的領導下國家治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風氣、黨內監(jiān)督、官員操守、減貧共富等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多新的、好的重大變化,這是他們不愿意看到的。
另一個就是他們認為我們不像過去那么低調。他們喜歡在南海、臺灣問題上做文章,給我們的國際合作倡議貼上各種負面標簽,而我們對外傳播方面做得還不夠到位,所以明明我們是有理的一方反而經常陷入被動。
問:當前形勢下,我們在輿論斗爭中應該強調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特點,還是應該運用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觀來跟對方打交道呢?
陳開和:“普世價值”的內涵實際上已經被窄化為特定的西方價值。所以我們應該超越狹義的“普世價值”觀念,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西方主流社會所界定的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的發(fā)展也有一個過程,有它在歷史上的進步意義,但是說這就到頭了,大家都只能是這種模式,這就不切實際,也過于霸道。
我們是主張求同存異、尊重差異。舉例來說,對于政治體制上的差異,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西方是多黨制,我們不會經常刻意強調這之間的差異,而是愿意通過各種方式來交流。但是西方就不同,他們把這種差異性作為攻擊我們不支持“普世價值”的證據。實際上,他們就是這樣用一套固定的標準來衡量和評判別人,壟斷了這些人類共同價值的解釋權,我們不能也跟著用他們的標準來評判自己,這就在話語權上被人牽著鼻子走了。
我們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但不能把自己的觀念強加于人。并且光有人類共同價值的概念還不足以應對來自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的攻擊,在實踐上、在事實層面上要做好。除了國內的工作外,我們長久以來對亞非拉地區(qū)建設給予包括資金、專家、技術等等方面的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以來對沿線國家經濟、就業(yè)的帶動作用;在地區(qū)沖突中始終堅持對話談判解決的負責任大國的態(tài)度;在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上的積極貢獻等等,都是我國踐行共同人類價值的具體實踐。而美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過程中則是不斷侵害他國利益,這既包括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也包括如德法在內的歐洲國家、盟友的切身利益。行勝于言,在這種對比之下,來自美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攻擊必然是愈顯乏力。
實事求是、具體分析是寶貴的斗爭經驗
問:面對西方敵對勢力的抹黑和打壓,我們有什么斗爭經驗,應該如何去做?
陳開和:從黨的發(fā)展史看,我們在不同時期都面臨著來自西方的各種抹黑和打壓。早期面對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更加惡劣,被貼上各種標簽。但是最終中國共產黨還是爭取到國內人民群眾的支持、爭取到很大一部分國際社會輿論的支持,說明我們當時就有很多有效的、好的做法。黨在執(zhí)政之前,對外傳播的隊伍和渠道都比較有限。但是黨邀請外國記者訪問解放區(qū),黨的領導人與他們推心置腹,長談交流,加上解放區(qū)的各種事實,打動了許多外國記者,他們發(fā)表了許多實事求是的報道,產生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樣的經典之作。周恩來在重慶領導的國際傳播工作,以多種方式與各方面記者、讀者打交道,傳達黨的理論和政策、主張,產生了很好的效果。今天傳播技術和環(huán)境都今非昔比,但過去的經驗仍值得總結,今天也仍然可以借鑒。
剛才前面講了,現(xiàn)在美國它總體上認為與中國的價值體系、中國的社會制度是不能兼容的,因此就要改變中國,改變不了就要搞所謂的“激烈競爭”,實際上就是多方打壓中國,這個我們要看清。對于各種打壓,我們當然要斗爭。同時,也要具體分析。不同的階層之間還是不太一樣的,境外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反華勢力,哪怕在美國,他們也有許多人,即使有意識形態(tài)立場,也還是希望了解真實的中國,了解中國到底是怎么運作的。這樣的群體是我們應該著力去交流溝通的,是我們需要把握和爭取的對象。
(光明網記者李彬采訪整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