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公平公正”重千鈞

2016-04-20 11:41 來源:泉州晚報  我有話說
2016-04-20 11:41:41來源:泉州晚報作者:責任編輯:趙文月

  2015年度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人們清楚地注意到,從12年前自主招生破冰以來,種種變化逐步貫穿考試到錄取的各個環節。一張高考的題卷,事實上已成為一張改革的答卷,折射的則是人們對教育公平、公正的期盼。

  變化一

  自主招生破繭前行

  2003年,自主招生在全國22所高校“破冰”,學生在通過高校自主招生筆試面試,且全國統考成績達到生源所在地確定的與試點學校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后,即可享受相應高考降分政策。

  今年,自主招生再迎變革:試點高校自主招生將一律安排在全國統考結束后、成績公布前進行,且不得采取聯考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錄取率等。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名單,今年共有102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資格。

  自主招生的推行,結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時間招考的歷史,高招制度也向著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方向邁出重要步伐。但同時也伴隨爭議,還有選拔欠科學等質疑。

  點評: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人們期待自主招生打破“一考定終身”現狀,也需要給這一制度的完善提供空間。“出現‘掐尖’、招生不科學等不僅不能叫停自主招生,反而說明應盡快改革行政主導下的計劃體制,完善招考程序,提高招生專業化程度。自主性是實施自主招生的本質要求,公開公正則是根本保障。”

  變化二

  試卷命題由“分”轉“統”

  1985年,上海在全國率先獲得高考單獨命題權并延續至今,2002年,北京也開始實行自主命題。2004年,遼寧、江蘇、浙江等9省一并加入分省命題大軍,至2006年,全國實行分省命題的省份已達16個。

  “分”的趨勢在今年有了改變。江西、遼寧和山東三省均重新使用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的試卷,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今年兩會期間透露,2016年還將新增7省,即有25省將使用“統一命題”試卷。

  點評: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吳遵民表示,我國各地教育發展水平不均衡,分省命題有利于體現這一差異。但這一方式近年也暴露出命題質量波動大、考試安全風險高等問題,統一命題更有利于體現公平。吳遵民認為,高考最終應形成統一命題為主,少數有條件的省份繼續實行分省命題的大格局,實現高考公平和效率的最大化。

  變化三

  舞弊“零容忍”還須出“大招”

  2012年,教育部修訂《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進一步嚴肅考紀,對于一些考試舞弊行為給予暫停參加該項考試1至3年的處理;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同時給予暫停參加各種國家教育考試1至3年的處理。此外,國家工作人員有徇私舞弊行為的將從重處理。

  近年來,各地對于高科技舞弊行為同樣嚴查嚴防:禁止手表、通訊工具;啟用反無線電作弊儀器,金屬探測儀,指紋身份驗證系統……幾乎每年都會應用新技術,都被冠以“史上最嚴”。

  然而另一邊卻是替考事件不斷:2008年,甘肅天水發生23名考生替考事件,其中部分替考者由兩名老師帶隊從山東到天水替考;2014年6月,河南杞縣高考替考事件涉及替考考生127人;今年高考中,江西再曝替考事件……

  點評:教育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頻繁出現高考替考舞弊,是因為缺乏有力的內部監管。理論上高考信息錄入和管理處于封閉狀態,替考者的信息能順利地被錄入考試系統,管理人員極有可能處于替考利益鏈上。因此,加強權力監管刻不容緩。

  變化四

  啃下“異地高考”改革硬骨頭

  自1977年以來,考生都只能在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2013年我國進城務工人員已達2.6億。在大量隨遷子女城市入讀和現行分省按計劃錄取制度背景下,推進異地高考成為邁向教育公平的大勢所趨。

  2012年9月1日,國務院要求各地在當年12月31日前出臺異地高考相關政策,異地高考由此開啟“破冰”之旅,當年共有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12省份啟動實施該項政策;2014年,北京、上海、山東等16省份相繼加入,意味著異地高考政策在全國普遍落地。

  點評: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長胡衛表示,異地高考并非單純的教育問題,門檻設多高,口子開多大,均涉及教育資源配置、戶籍管理、社會治理、財政體制等諸多方面。異地高考關乎社會公平,改革勢在必行,但也要考慮資源承載力,群眾可接受度等,應循序漸進,不停頓、不倒退,避免大波折。

[責任編輯:趙文月]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