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鐘經文
一、發展,向著轉型升級全力推進
不久前,一位韓國學者調研山東青島一家服裝廠時,吃驚地看到,生產線上每臺縫紉機都裝備了小型電腦,“互聯網+”推動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使工廠年利潤居然增長了150%。這位學者感慨地說,“腳下的這片土地,已不再是依靠廉價勞動力生存的韓國企業所能待的地方了”。
同樣感到吃驚的還有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去年該院發布的《中國創新的全球效應》報告中說,大量實證數據表明,中國仍然是擅長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創新海綿”,而且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持續創新的生態系統“遠勝于世界的估計,令人吃驚”。報告說,盡管研究認為中國還需付出更多努力解決一些問題,但“中國的確具備了成長為全球創新領導者的潛能”。
這是中國經濟發力轉型大步向前的生動注腳。
還有更多場景——從“嫦娥”飛天“蛟龍”入海,到高鐵巨龍蜿蜒舒展;從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到“一帶一路”連點成片;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涌動,到全面深化改革協同推進——或印證著變革的波瀾壯闊,或記錄著進步的深水湍流。
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已經站在一個新的發展水平上——綜合國力穩居世界第一陣營,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穩步提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人心,科技成果產出持續擴大,一批核心關鍵共性技術實現突破;服務貿易取得長足進展,“走出去”戰略加快實施;能源消費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綠色發展重繪大美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連年超過GDP增速,消費占比越來越大,人民福祉大幅增加。
在走向世界的進程中,中國的分量越來越重——持續提高的影響力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動力源,被評價為“在主要新興經濟體中最具競爭力”。2015年,貨物貿易進出口和出口額仍居于世界第一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穩居世界第二位;吸引外資連續24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投資位居世界第三位。這是一份助力國家經濟增長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出色答卷。
回望1978年,我們黨順應時代要求,以英明政治決斷做出改革開放的戰略抉擇,拉開了中國經濟起飛的大幕,創造了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今天,累積30多年快速發展的雄厚物質基礎,面向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新格局,中國走進了新的發展時期,在更高發展水平上推進現代化進程。
上一篇:特色新型:我國智庫建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