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勾畫實現中國夢的路線圖
“四個全面”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四個全面”是實現中國夢的行動指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已經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動。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四個全面”順應歷史潮流、緊扣時代脈搏,確立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線圖、任務書,為億萬人民同心共筑中國夢提供了科學路徑和行動指南。只有堅持以“四個全面”統領各項工作,以科學理念指導發展,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以更務實舉措推進法治建設,以更堅決態度全面從嚴治黨,才能為實現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提供根本保障。
“四個全面”是治國理政的頂層設計。從黨的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再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環環相扣、清晰展現。系統提出“四個全面”,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認識的升華和思路的完善。這一戰略布局,統一于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統一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統一于我們正在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實現了執政目標、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和執政黨自身建設融會貫通,成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戰略抓手,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頂層設計,必將引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以更加自信的姿態、更加堅定的步伐,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四個全面”是對人民群眾新期待的積極回應。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新需求、新期待相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存在“短板”,任務仍然艱巨;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改革獲得感的困難、阻力和挑戰仍然不小;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以及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等問題仍然需要下大力氣解決;進一步遏制“四風”和腐敗現象,迫切要求全面從嚴治黨;等等。這些問題既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也是治國理政的重點和難點。“四個全面”順應人民群眾愿望和呼聲,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是治國理政、造福于民的重大戰略選擇。
用“四個全面”引領各項事業發展
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省會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必須擔當更大責任,做到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湖南省長沙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深入學習貫徹“四個全面”,堅持深學篤行、知行合一,奮力開創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新常態要有新追求、新思路、新作為,關鍵是推動轉型創新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應按照習近平同志為湖南提出的“一帶一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新定位,積極對接和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加快把長沙打造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極。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重點做好“穩住”“進好”“調優”三篇文章,實現穩投資、穩運行、穩增長、穩就業的有機統一,在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求創新、擴開放上邁出更大步伐,推動產業結構、項目結構、財稅結構、城鄉結構全方位優化。
圍繞贏在全面深化改革起跑線,最大限度釋放發展的動力與活力。適應經濟新常態,增創發展新優勢,動力與活力都源于改革。應進一步加強問題導向、市場導向、群眾導向,結合長沙實際把重大改革謀深、抓實、落地,確保真刀真槍、真正見效。依托長株潭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平臺,緊緊圍繞提高城市國際化、現代化、市場化程度,提高對外開放度、城鄉融合度,提高地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破解群眾辦事難、企業融資難、民間投資“玻璃門”等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研究推出一批為轉型創新發展破題、讓人民群眾受益的改革舉措。
加快打造法治建設升級版,著力建設安全、公平、正義的城市。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市上開創新局、走在前列,讓法治成為社會治理的基本方式。強化法治理念,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根治人治思維和長官意志,自覺在法治軌道上想事、辦事、成事。完善法治體系,圍繞轉型創新發展、品質長沙建設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地方立法質量。強化法治建設,更加注重用法治方式管住權力之手,落實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圍繞把長沙建設成為安全、公平、正義的城市,確保憲法和法律法規有效實施,確保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正確行使,確保群眾合法權益得到維護。
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確保政治生態更加山清水秀。堅持“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堅持“四個服從”,落實“五個必須”,確保政治生態更加山清水秀;做嚴責任的踐行者,按照“三嚴三實”要求,認真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落實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和“一崗雙責”;做敢擔當的好干部,堅決整治“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的“為官不為”現象,應該做的事頂著壓力也要干,應該負的責冒著風險也要擔。
上一篇:改革是轉化辯證關系的發動機
下一篇:處理好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