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戰略思維,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涵及其實質
戰略思維,就是對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問題、關系進行科學謀劃的思維方式;它意味著時間維度上的長遠考慮,跳出眼前從長遠看眼前;空間維度上的全局謀劃,跳出局部從全局看局部;它致力于解決根本性問題,努力占據發展的制高點,進而具有戰略定力。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是戰略思維的核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涵及其實質是:
首先,“四個全面”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施政綱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所要實現的戰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其治國理政首先必須考慮的根本性、全局性問題。如何才能實現這一戰略目標?這就既要破解發展進程中的種種矛盾和難題,通過“破”以消除障礙,還要建立健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和良性社會秩序,通過“立”來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開辟道路。前者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后者需要全面依法治國。無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都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打得堅硬的“鐵”。作為打“鐵”的主體的中國共產黨人,其自身必須“硬”,即必須全面從嚴治黨,進而為打好“鐵”提供強有力的領導主體。由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所要實現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兩條根本路徑,而全面從嚴治黨則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要為順利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提供強有力的領導主體。這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就構成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施政綱領。
其次,“四個全面”是中國共產黨人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總體方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目的,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還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未來更為長遠發展的戰略性目標。為此,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就必須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一種總體方略。嚴格來講,這種總體方略必須具有“基礎、動力、保障、主體”四個根本要素,且這四個根本要素能構成一個嚴密、有機的整體,其他要素最終都可歸結到這四個根本要素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基礎,是關鍵一步,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是關鍵一招;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法治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領導主體。顯然,這一總體方略也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整體性、系統性和邏輯性。抓住“四個全面”,就抓住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全局和整體。就這個意義來講,“四個全面”又是指導我國未來長遠發展的戰略布局。
上一篇: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結合的新高度
下一篇:全面把握“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