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 曹祎遐
【核心觀點】中國傳統制造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而將文化創意與制造業有機融合,以“創意+”的形式激發中國制造新活力,不僅有助于“中國制造2025”戰略計劃的實現,更可以助力中國制造的創新轉型
“十三五”時期,通過創新引領發展、通過信息技術促進轉型、通過融合提升競爭力成為中國制造轉型發展的關鍵要素。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業高速增長、雄冠全球,但高能耗、低技術、低創新、低附加值卻讓中國制造業在世界大舞臺上難以真正揚眉吐氣。中國傳統制造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而將文化創意與制造業有機融合,以“創意+”的形式激發中國制造新活力,不僅有助于“中國制造2025”戰略計劃的實現,更可以助力中國制造的創新轉型。
培育制造業轉型新動力
如何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中國制造業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促進“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已經成為未來五年中國制造業必須跨越的一道屏障。從制造業發展的整體性角度出發,將制造業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將創意思維貫穿融合于制造業的全產業過程中,促進創意設計成為制造業產業發展的原動力,通過“創意+制造”培育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新動力或將是轉型突破的良方。
一件普通產品的生產過程,包括設計環節、原材料采購、訂單處理、生產制造、倉儲物流、批發經營與終端銷售等七大環節,以此構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傳統制造業中單純的制造環節缺乏豐厚的利潤,這凸顯了“中國制造”的尷尬。而“創意+”的引入,則是將創意設計融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充分釋放產業的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的應用,精準把握消費者的不同層次需求,提升產業鏈各環節的附加價值,推動傳統制造企業向微笑曲線的兩端擴展。具體來說,制造業產業的創意化是推動制造業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的過程。這要求企業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將產業鏈的不同環節進行垂直一體化或者剝離,整合上游原材料供應,降低制造業的成本,讓企業享有定價權,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優化下游銷售物流系統,拓寬產品銷售渠道,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制造業企業的成敗在于消費者對產業鏈最終產品與服務的認可度,而創意設計正是將消費者偏好與產品特征進行融合對接。
拓展制造業的發展空間
隨著新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創新創業活力的不斷釋放,傳統制造業的發展空間已被重新定義。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實施,“互聯網+制造業”已經在徹底地改變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模式,將信息技術融入傳統制造業、以互聯網平臺為工具、實現制造業的信息化;另一方面,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創新的活力帶動了新產業、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傳統制造業產業在優化升級過程中的跨界融合越來越普遍。
全球制造業正向智能制造轉變。在智能化設計的背后,“互聯網+”將全面顛覆企業運營模式和發展思維。在需求、設計、生產與銷售等環節中加入云計算、大數據分析與認知計算,實現互聯網化協作以及信息的實時互換,為生產經營活動的決策制定提供技術保證,實現生產要素的高效配置。
而“互聯網+”背景下,制造業的“創意+”絕非是不加選擇地融入創意元素,而是建立在服務與引領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所謂“服務”,是指針對顧客當下的需求,為其提供滿足物質、精神等諸多層面的有形或無形產品。而“引領”則是強調制造業在進行創意設計時,應當擁有一定的前瞻性,對消費者需求形成合理預期,指導其創新方向。目前,我國制造業“舶來品”不計其數,但多數忽略了消費者對本土文化核心價值的需求。以高檔消費品市場為例,國人購買了全球47%的高檔消費品,但至今我國卻沒有一個被世界認可的本土高檔消費品牌。這種現象不僅反映了消費者對國外品牌的追崇心理,也源于相關企業未能創造性地塑造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時尚產品。
夯實制造業的創新基礎
當前,制造業擁抱創意設計產業的趨勢愈加明顯,但是目前的融合還只處于起步階段,不僅在行業間發展不均衡,而且創意化進程不夠深入。作為制造業大國,我國鋼鐵、化工、汽車、電子信息產業的創新能力與制造水平相對較高;而偏向于設計與研發方向的電子類產品,如機械裝備、家電等領域的設計公司較少,產品創意研發與設計部門未得到充足的重視。此外,大部分設計企業往往將著重點放在產品的外包裝設計改進方面,忽視產品的內在品質、材料工藝等實質性設計改進,導致產品設計本末倒置。“創意+”的實施可以有效夯實制造業的創新基礎,促進制造業企業對創意設計的再認識,推動創意設計成為制造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創意設計產業一般具有集聚效應,地理位置的接近將帶來設計企業間的頻繁交流與合作,正外部性的傳遞將有效降低創意設計成本。以韓國大德科技園區為例,科技園區內匯集了韓國高等科研學院等4所高等學府,70多家科研機構,2000多家技術研發企業。該科技園區內設計產業的集群不僅為韓國國內的設計研發與創業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圍,而且帶動了周邊地區制造業的崛起,形成了各大產業圈。而依托“創意+”在制造業企業中的融合發展,有助于實現企業與創意設計研究研發機構的無縫對接,一方面為企業提供了現實的創新支撐作用,強化了企業間資源互補的優勢,提升了創意設計在傳統制造業企業轉型中的效用;另一方面也為制造型企業夯實了未來發展的創新基礎,幫助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為制造業企業長期健康發展提供創新支持。
上一篇:當代中國發展的科學定位與理念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