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差別化策略原則
完善自利性調節機制
首先,確立城鄉一體的發展目標。考慮到當今和未來全球發展趨勢和中國特殊國情,未來中國城鎮化的總體目標是:城鎮人口比例以75%為理想目標,人口密度以每平方公里一萬人為標準,城鎮地區總面積10萬平方公里。其中,25%的人口在農村,25%的人口在小城鎮,25%的人口在中小城市,25%的人口在大城市。實現全國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城鄉環境生態化以及城鄉基礎設施網絡化。
其次,實施差別化的協同一體策略。要循序漸進,分段推進。在城市化前期和低收入發展階段,推進各項一體化,如權益平等和要素自由流動;城市化中期和中等收入階段,推進基本一體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和基本基礎設施共享;城市化后期和高收入階段,實施全面一體化。要上下分工,分層推進。城鄉居民的基本權益、基本公共服務和全國性基礎設施,由國家統籌推進。就業、住房保障及地方性基礎設施由地方政府統籌推進,醫療、教育等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推進。要頂層設計,因地推進。對全國城鄉協同發展目標、發展思路、實施路徑、操作程序、配套改革、政策扶持等做出總體布局和設計,同時鼓勵各地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城鄉協同發展路徑、重點和模式。要區分原因,分類推進。針對由社會發展規律使然的城鄉分割,要保持歷史耐心,在條件具備時逐步解決;對制度阻礙導致的城鄉對立,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快解決。要注重效率,兼顧公平。積極推進兼利公平與效率的政策措施,謹慎實施公平與效率矛盾的政策措施,堅決剔除兼害公平與效率的政策措施。
再次,堅持五位一體的協同發展思路。通過基礎設施一體和制度安排一體,促進資源與要素、商品與服務市場一體,保證城鄉之間的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進而形成城鄉產業融合發展一體,從而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協同發展,最終帶來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均值。
最后,構建協同一體的自利性調節機制。通過完善調節機制,讓市場主體在自利的追求中實現整體協同發展。其中,要完善市場調節即公平交換機制,建立城鄉要素市場一體化的基礎制度。要完善政府調節機制,改革、完善和強化相關的法規、制度和政策,從而消除城鄉居民基本權益的人為差別,保障城鄉居民的合法權益。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體系,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要完善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調節機制,讓城鄉及區域的公私部門之間,公共部門之間,在要素資源環境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轉移、分割、限制等變化過程中,參照自由市場的公平交易標準,給予公平合理的經濟補償。
上一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需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