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場深刻的變革
《建議》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為什么說是一場深刻變革呢?我認為要從我們現存發展問題與發展理念的差距入手分析,看看未來五年將要發生一個什么樣的變化。我們已經逐條分析了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和所要實現發展的前景,我們再來看看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建議》對此進行了這樣的描述:“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頻發;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收入差距較大,人口老齡化加快,消除貧困任務艱巨;人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設有待加強;領導干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有待強化。”我們只要深入思考這些問題的成因,不難發現,直接的是體制機制問題,所以中央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
但體制機制背后,更深層的是人們的理念。而理念的改變是比體制的改變更加困難的事情。特別是,現存發展問題根源來自很多市場主體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不愿顧及他人利益、整體利益和公共利益;很多市場主體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將能帶來的更好的前景。我們既要保持市場帶來的活力,又要維護公共秩序,以獲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大的整體利益,除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外,就是要在所有市場主體中建立分散決策下的共同價值觀,即新的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的基點是共同利益和整體利益,是實現個體與整體的共贏。這樣一個發展理念,真正樹立起來,是革命性的,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不能只是政府的事,而必須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只有在發展理念上完成這場變革,才能減少改革的阻力,才能真正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五大發展理念豐富了中國共產黨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極具理論價值,也是五把尺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用它們來全面度量、評判和驗收
《建議》要求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深化改革,開拓前進,推動我國發展邁上新臺階。
從重大現實意義看,主要是指新發展理念是我們理解中央決策的鑰匙,關系著對發展現存問題的準確把脈和深刻認識,及有效破解發展難題;關系著經濟發展方式的切實轉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實現;特別是關系著未來五年中,全國人民思想的統一、行動的協調。
從深遠的歷史意義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身就是在為未來長遠發展厚植發展優勢。而在這個過程中,已經牢固樹立起來的五大發展理念,將成為我們的無形的寶貴財富,指導我們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歷史將會證明,五大發展理念豐富了中國共產黨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極具理論價值;五大發展理念將會形成中國特有的發展文化,長期影響國人的價值觀和是非標準;五大發展理念將催生一個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對新的發展理念,中央特別強調要切實貫徹、落到實處。我認為,切實貫徹、落到實處,首先要深入學習領會,克服思維慣性,主動把握精神實質;其次要以新理念反思過去、以新理念預判新未來;最后,也是最直接的,按《建議》的要求,“各級各類規劃要增加明確反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指標,增加政府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把全會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應該說,五大發展理念,就是五把尺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用它們來全面度量、評判和驗收。實踐告訴我們,企圖用一把尺子檢驗我們的發展是不可行的。以GDP唯一指標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指導和檢驗發展,五把尺子,缺一不可。
上一篇:勾畫未來五年發展的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