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自貿區研究協調中心秘書長 徐明棋
核心觀點:現在上海自貿區不僅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試驗改革開放措施,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還要發揮產業和科技創新的帶動功能,成為開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園區。而開放程度最高本身如何衡量和界定并沒有標準,需要在實踐中探索
李克強總理25日考察上海自貿區行政服務中心時說,自貿區是擴大開放的破冰船、深化改革的挖掘機,要在審批上做減法、責任上做加法,最終檢驗是市場和企業出現乘數效應。這是總理時隔一年多再次考察上海自貿區。擴區后的上海自貿區正在攻堅克難,為實現“開放程度最高的自貿試驗區”這一目標而努力。
自貿區被賦予了更高的目標
如果我們對比一下2013年9月18日國務院頒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的目標要求就會發現,現在提出的要求更加高、推進的難度也更大。2013年時的要求是“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我國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徑,更好地為全國服務”。而現在還要“充分發揮金融貿易、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等重點功能承載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力爭建設成為開放度最高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園區”。
現在上海自貿區不僅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試驗改革開放措施,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還要發揮產業和科技創新的帶動功能,成為開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園區。而開放程度最高本身如何衡量和界定并沒有標準,需要在實踐中探索。正是從更高的要求出發,擴區后的上海自貿區的改革和開放就不可能像初設時那樣有一種從無到有的轟動效應。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關鍵
上海自貿區是一個綜合改革開放的試驗區,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最主要的改革內容。簡單地從傳統自貿區減免關稅和取消配額等“自由貿易”的角度看,上海自貿區似乎未能讓一些中外企業獲得所期望的好處,令它們不滿足可以理解。但是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起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給企業帶來的長遠好處卻是不可估量的。
上海自貿區擴區后,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比起在28.78平方公里的園區內推進試驗要復雜和困難得多,也正因為此,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將自貿區管理委員會的推進改革的職能與浦東新區政府的改革職能相融合,調整了自貿區管委會的設置,在體制上保障了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改革措施的落實。
盡管如此,改革難度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進一步改革的具體措施的落實,不僅涉及浦東新區政府、上海市政府,而且還涉及中央各部委的授權和職能的改變,需要更多的中央部委授權和協調,這些協調過程在外部不了解的人看來會被理解為進展緩慢,其實這是改革進入深水區的一個必然過程。比如,浦東新區將分散在環保市容局、建交委、規土局、發改委等部門的相關執法事項,集中在一起,成立了新的城管執法局,就是這方面的一個探索。
上一篇: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下一篇:唯“一流指標”論,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