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把握好經濟增長速度。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但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意味著發展仍然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意味著我們仍然要牢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率。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這其實對經濟增長速度有明確的要求。據測算,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未來五年年均經濟增長率要力爭達到6.5%。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增加就業和改善民生就無從談起,轉方式調結構也沒有空間。
其次,要把握好就業。我國是人口大國,就業壓力大的問題將長期存在,而就業又是最大的民生,是經濟穩定和社會穩定的基礎。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對就業不利,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難、城鎮化過程中轉移勞動力就業難等問題十分突出。為了確保比較充分的就業,就需要一個基本的經濟增長速度,從這個角度而言,穩增長就是為了保就業。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大約能創造130萬到150萬個左右的就業崗位。現階段我國為了保就業,將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5%左右,經濟增長速度就需要保持在6.5%左右。
再次,要控制好物價。根據以往的經驗數據,經濟過熱時通貨膨脹率一般超過5%人民群眾就難以承受。據測算,未來五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CPI應控制在3.5%左右。與此同時,從國際經驗看,資產價格波動對金融體系和經濟穩定也會帶來較大影響。截止2015年上半年,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已達133.34萬億元,但資金使用效率仍較低,資金配置結構也不太合理,大量資金流向非實體經濟領域。對此應加強監管和調控,引導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防止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不爆發金融危機。
歸結起來,實施區間調控的要義在于:當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內,宏觀政策將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結構為著力點,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自我調節的作用,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后勁;當經濟運行逼近上下限時,宏觀政策則要側重穩增長或防通脹,與調結構、促改革的中長期措施相結合,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避免觸及就業和民生的底線。
中央強調,定向調控就是要求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保持定力、有所作為、統籌施策、精準發力,在調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的力量,有針對性地實施“噴灌”、“滴灌”。也就是說,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內,政府就不去干預刺激,而是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簡言之,定向調控是對區間調控方式的深化,主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進行集中攻關,對一些可能滑出合理區間的重要影響變量進行及時調節。
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的力度,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比如通過加大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定向投資,推進中西部地區鐵路建設,推進城市地下管網建設;再有,政府可以針對小微企業的發展出臺一系列定向財稅、金融政策,促進企業釋放微觀活力,利用市場機制形成新的增長點;另外,政府還可以將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作為定向調控的著力點,激發社會資本投資的積極性。
定向調控具有很強的靈活性。2014年李克強總理指出目前定向調控有三個重點:一是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二是努力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三是支持實體經濟做強。這三個方面瞄準了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精準確定了調控“靶點”。今后隨著形勢變化和調控深化,新的調控重點還可能出現,凡是有利于結構調整、有利于經濟提質增效、有利于補短板的環節和方面,都可以成為定向調控的重點。
(二)協調運用各種政策工具,充分發揮政策組合優勢。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的兩大基本工具。一般說來,財政政策著重于結構優化,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結構調整和調節收入分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貨幣政策帶有總量調節特征,在保持幣值穩定和總量平衡方面作用顯著。“十三五”期間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搭配的基調不會改變,但財政政策要進一步發力,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
就財政政策而言,為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應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比如擴大“營改增”試點,擴大對小微企業的減稅力度,緩解企業經營困難;加大稅前費用扣除,強化稅收對企業的技術研發與創新的激勵;通過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激勵。在財政支出方面,繼續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加強基礎設施領域的投入;通過健全財政管理體制,使地方政府承擔好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職責。
對于貨幣政策,要靈活運用降準、降息、公開市場業務等手段,保持合理的流動性,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根據經濟發展需要,通過全面降準釋放和補充市場流動性,通過定向降準對小微企業、“三農”領域進行金融支持;針對新材料、新能源、高科技行業以及教育、文化產業等經濟增長點,實行定向優惠的貸款利率;同時發揮好公開市場操作的預調微調功能,結合不同時期流動性的供求變化,把握好公開市場正回購操作的力度和頻率。
此外,在政策手段的選擇和運用上,還要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消費政策、價格政策的協調配合。要通過稅收、信貸政策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引導企業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同時刺激居民消費需求,促進消費升級;要以財政投資性支出、轉移性支出對區域經濟結構進行調節,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同時,要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準確性,推進政府和社會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提高政府運用大數據的能力,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