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李心峰
●文藝工作如何遵循藝術規(guī)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做好“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這篇大文章,正是需要認真思考、努力踐行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
●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有靈魂,否則就會失魂落魄、六神無主,就會在“一切向錢看”的“錢潮洶涌”面前迷失方向
●藝術所要弘揚的“中國精神”具有極為豐富具體的科學命題,需要廣大藝術創(chuàng)作者、藝術實踐家共同努力,用心探索,讓中國精神真正成為當代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
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去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成為文藝界一年來高度關注、認真學習、熱烈討論的焦點。今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繼去年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之后中共中央有關文藝工作的又一部重要的指導性文件,是我們認真學習、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行動指南。這兩個重要文獻日前已全文發(fā)表。我們應將這兩個重要文獻結合起來認真研讀,深刻體會其思想內涵,把握其基本精神,用以指導我們的文藝創(chuàng)作、文藝理論研究和文藝管理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用了一節(jié)的篇幅,著重論述“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梢哉f,“弘揚中國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整篇講話中最為核心的觀點之一,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與深入思考。他指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長期而艱巨的偉大事業(yè)。偉大事業(yè)需要偉大精神。實現(xiàn)這個偉大事業(yè),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我們注意到,《意見》再一次強調了“弘揚中國精神”這一重要命題,并指出“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是文藝工作者的神圣職責”,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努力“讓中國精神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這樣的強調,與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對當前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實際上,在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反復強調一個十分重要的思想,即“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應該說,這是一個面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向各行各業(yè)提出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重要思想。文藝事業(yè)作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藝戰(zhàn)線作為黨和人民的重要戰(zhàn)線,無疑要以高度的自覺和充沛的熱情,積極認真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思想。我們應該意識到,文藝工作有自身特殊的規(guī)律,如何遵循藝術規(guī)律、以生動深刻的方式做好“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這篇大文章,正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努力踐行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
現(xiàn)實和歷史的迫切需要
按照馬克思有關藝術生產的基本思想,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藝術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發(fā)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意見》強調:“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是當代中國文藝的崇高使命?!碑敶袊乃噾撆e什么樣的精神旗幟?立什么精神支柱?建什么樣的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意見》都明確地指明了當代社會主義文藝所應大力弘揚的精神指向,就是“中國精神”。
作家、藝術家面對時代和生活的感應、體悟、思考、想象而創(chuàng)造的精神結晶與美的產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和審美對象。藝術這樣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與其他精神生產形式一樣,創(chuàng)作主體介入作用特別重要,因此生產過程中要有一種核心的精神作統(tǒng)領,有一種靈魂作指引。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有靈魂,否則就會失魂落魄、六神無主,就會在“一切向錢看”的“錢潮洶涌”面前迷失方向。今天的社會主義藝術生產,提出以“中國精神”為靈魂,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持,是現(xiàn)實形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民族歷史前進的需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民族和國家同樣如此。而藝術在履行弘揚中國精神這一神圣使命的過程中,既要遵循以上這些與其他精神生產乃至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共同要求,更要特別清楚地意識到,藝術作為特殊形式的精神生產,還具有不同于科學、道德、哲學、宗教等其他社會意識形態(tài)形式或精神生產形式的獨特規(guī)律,它可以以藝術的、審美的方式更加感性地、形象地、動人地弘揚中國精神。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wǎng) | 報網(wǎng)動態(tài) | 聯(lián)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wǎng)郵箱 | 網(wǎng)站地圖
光明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