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設計應關注公平和漸進
但大家對延遲退休會產生的負面影響還是有所擔心的,其中討論最多的是,延遲退休之后是否會對年輕人就業產生沖擊?實際上,老年人和年輕人的就業之間不是“拔棵蘿卜填個坑”的簡單替代關系。不同年齡段的勞動者其工作崗位有著明顯的差異。由于目前我國法定退休年齡偏低,老年人“退而不休”的現象相當普遍。人口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退休人口中以各種形式“再就業”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勞動力人口的總量會呈現下降趨勢,將五六十歲的人口保留在勞動力市場是一種重要的補充。在老齡化、高齡化嚴重的瑞典、日本、德國、美國等國,由于退休年齡較晚,且已經提前若干年開始了延遲退休的做法,旅游、餐飲等各類服務行業中隨處可見不少老年人在工作。因此,目前開始著手延長退休年齡,也是為了應對二三十年后人口結構與勞動力市場結構的深刻變化。
在這一大背景下,對于如何合理延遲退休年齡的問題,在制度方案頂層設計時應當重點關注公平和漸進。首先,要從公平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對不同勞動者群體的影響。例如,重體力勞動者、特殊危害性較高行業的從業者,應允許其不進行延遲或提前退休。其次,要體現漸進的思想。在總結借鑒各國延遲退休做法經驗的基礎上,立足國情,采取分階段實施、“小步徐行”的方式。很多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實施延長退休年齡的方案,但經過數十年改革才會全部完成。這種方式可以使得多個年齡群體在較長的時間里分擔改革影響,減小短期沖擊。
需要注意的是,退休年齡的調整是一項復雜的公共政策,“牽一發而動全身”,應當輔之以勞動力市場等相關措施的配套,合理考慮代際負擔問題,保持就業市場的相對穩定,以增強社會的共識。
上一篇:早期漢學期刊與漢語域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