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保持和增強戰略定力,以改革創新落實好穩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
走進新常態的中國,正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問題和新挑戰,這都是正常現象。只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保持和增強戰略定力,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政策措施,做穩增長的促進派、改革的生力軍,堅持“五力齊發”,就一定能夠完成既定年度任務和預期目標。
第一,創新調控方式,增強宏觀政策的效力。第四季度,要繼續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注重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尤其要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改善實體經濟發展環境。落實好積極財政政策,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將已收回的沉淀資金用于公共服務等領域,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繼續推進“營改增”試點,落實好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的各項措施,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總量政策與結構政策并舉,促進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信貸合理增長。
第二,促進有效投資,挖掘擴大內需的潛力。充分發揮投資在穩定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扎實推進7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建設,加快推開城市軌道交通、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四大新的工程包。加強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農村電網、智能電網建設,加快寬帶網絡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升級需求,落實完善鼓勵社會資本舉辦教育、文化、旅游健身、養老醫療等機構的政策,為穩增長注入強大的社會力量。
第三,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經濟增長的動力。加快發掘大數據開放創新、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裝備、工業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的增長點。實施好“中國制造2025”,抓緊啟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分步實施“互聯網+”重大工程。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落實好發展電子商務、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等各項政策,大力發展工業設計、融資租賃、科技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實現以結構調整帶動經濟增長,以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繼續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向縱深,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用政府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調整過渡期辦法。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統籌推進利率、匯率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放寬投資準入門檻,激發全社會的投資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五,提升開放層次,打造合作競爭的助力。積極完善擴大出口和增加進口政策,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鞏固出口市場份額。務實推進“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加快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快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領域啟動實施一批前期收獲性工程。充分利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創新載體和窗口,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更好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提升開放層次和水平。
上一篇:讓社會科學更好支撐智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