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陳憲
【核心觀點】企業家不同于常人,就在于他們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精神,冒險精神,創新精神,天下精神,這些就是企業家精神。也許有人會問,這是否過于拔高了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筆者以為不然。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沒有了這個群體,何來財富、就業和稅收?甚至何來慈善事業?所以,我們說,對于經濟增長和發展來說,企業家精神是具有主體意義的決定性力量,是不為過的
企業家精神在經濟增長和發展中處于什么地位,產生什么作用?本來是一個在經濟學理論和市場經濟實踐中都已經解決的問題。在中國,確因體制轉軌、發展轉型有著自身的復雜性,上述問題一直若明若暗地存在著,無論在體制和政策層面,還是在社會各界的認知中,都缺乏對企業家及企業家精神的明確定位和正確把握,所以,最近當一位中央有關部門領導先后三次強調企業家精神時,還是引起了媒體和有關各方的高度關注。這至少說明,企業家精神在中國還是一個問題。
創新包括科技創新和企業家精神
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其首要是轉型發展,其核心是解決從低效率到高效率的問題。這里的關鍵是動力轉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到創新驅動。更準確地說,是要在要素和投資中注入更多的創新,尤其是技術進步、人力資本和企業家精神意義上的創新。從短期看,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在未來一二年,經濟增長繼續走低,是大概率事件。而且,這一輪下行的特點,就是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交織在一起,以結構性因素為主。這就表明,目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中長期問題、結構性問題,而不是短期問題、總量問題,所以,再一味拿出短期的政策工具,尤其是貨幣政策工具,不僅無濟于事,還可能使問題更加惡化。
中長期的經濟增長和發展動力,不是所謂“三駕馬車”意義上的來自需求側的動力,而是指供給側的動力。創新是供給側的主要動力,在現在的語境中,它包括科技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創新將創造新的需求和轉化潛在需求,驅動可持續的增長和發展。因此,創新驅動就是供給驅動。這里,供給內在著各種創新的可能性,進而,一方面直接實現市場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對新需求和潛在需求的試錯及實現,驅動增長和發展。這里的一個關鍵環節是,供給創新的成果要通過產業化才能進入市場,才能創造財富、創造就業。那么,產業化的主體是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產業化的組織者是且只能是企業家,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文化創意的成果,是企業家主導的產業化過程的投入要素。產業化的核心問題是連接需求和供給,是供給創造需求。
供給創新是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為什么說供給創新、供給創造需求在當下十分重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過去很長時間,需求導向是經濟增長、產業發展的主要路徑,它的優點是比較可靠,缺點是有滯后效應。然而,在現今社會,需求表現出兩個顯著特征:其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效需求不足成為常態,中國也不例外。其二,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需求更多地表現為潛在需求,也就是說,在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中,越來越多的現實需求是由他們的潛在需求轉化而來的。上述兩個特征都表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企業,要想在這一格局的競爭中取勝,不僅要著眼于現實需求,更要通過供給創新的不斷試錯,創造新的需求,并將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誰在這個試錯和轉化中得到先機,誰就能得到更大的市場份額,進而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所以,考慮到需求導向的缺點,考慮到動態的技術進步和企業家精神,供給創新就成為解決中長期增長的關鍵,是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進一步地說,供給創新的動力就是現代經濟增長的原始動力,即供給側的動力,主要來自:內生于經濟體系的技術變革,有著邊際報酬遞增特征的知識(人力)資本和企業家精神,核心是創業創新精神。這里,企業家精神具有主體意義,進而具有根本性。企業家精神作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具體表現在:企業家具有將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并形成資本的能力;企業家的創業和創新是吸納就業、提高居民收入的主渠道;企業家通過對需求的不斷試錯,以發現新的市場,轉化潛在需求,由此促進消費增長。蘋果公司的案例強有力地說明,企業家是創造市場、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源泉;企業家通過自身的創新,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升級,增強出口的競爭力。所以,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更多的人投入創業創新的試錯,包括創業者試錯、市場需求試錯,以及創業者和企業家的人格試錯,并提高他們的成功率,就將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與支撐。
上一篇:科學建構中國特色強國理論
下一篇: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是推進行政法治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