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學習如何制定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這對于促進我國行政審批管理制度規范化是有意義的
根據國際上的經驗,在簡政放權工作中可以向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學習如何制定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這對于促進我國行政審批管理制度規范化是有意義的。這里提到的是三類清單,即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政府的權力清單、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
(一)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的制定是為了告訴市場主體(包括企業和個人),在市場準入方面什么是不可從事的或不可介入的。這也就告訴了市場主體,負面清單所載明的就是底線、禁區。實際上,這也就告訴市場主體,負面清單沒有載明的領域是市場主體可以進入的。這是規范市場行為的不可缺乏的一環。
我們常說企業應當合法經營。這句話雖然并不錯誤,但卻難以實現。這是因為,當我們說“企業應當合法經營”時,需要自己舉證“我符合某某法律法規”,舉不勝舉;而當我們說“企業應當不違法經營”時,要由檢舉方舉證“你違背了某某法律法規”,自己有了辯護的機會,說明自己并未違背某某法律法規。這樣,企業心里就有底了,企業投資人和經營管理人就有底氣了,從而他們的積極性會增強,企業的活力也會增大。
(二)政府的權力清單。政府是依法行政的。政府的權力清單明確了政府及其部門的權力邊界和行使職權的方式。政府的權力清單意味著政府在治理時,必須先有法律法規的授權,法無授權不可為。如果政府在行政活動中越過了法律法規授權的邊界,那就是政府的違法。這是不允許的。政府的違法理應受到法律的處理,包括道歉、賠償市場主體受到的損失、對行政工作人員的處置等。
市場經濟體制和計劃經濟體制的重大區別之一是:市場經濟體制之下政府依法行政,政府的行政權力界限由權力清單表明,而計劃經濟體制下,則沒有政府行政權力的界限,也不存在政府行政的“違法違規問題”。
(三)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和政府的權力清單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區別。同政府的權力清單一樣,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也表明政府的行政管理必須有法律法規作為依據,政府不能越過法律法規的授權而自行其是。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與政府的權力清單的區別在于:它比政府的權力清單更加明確地、更加具體地載明政府的法定職責,即政府必須做什么,怎么做,這是政府及其部門的職責所在。也就是說,在政府的權限范圍內,法定的政府行政責任是必須履行的,否則就是政府的失職。
此外,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中還把政府及其部門履職盡責的程序規范化了、明細化了。這就給公眾和企業對行政部門的監督提供了可以實施的標準。
以上所談到的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政府的權力清單、政府及其部門的責任清單,我國還剛實行不久。這些清單的制定是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的重大改革措施。我們期待著在這個基礎上,簡政放權工作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從最近有關簡政放權的改革進展以及所取得的成績可以清楚地看到,公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起來了
全國人民期待的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是建立一個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廉潔政府、有作為的政府。在政府朝這些目標改革的過程中,不僅要依法執政、依法行使權力,還要盡可能有作為,包括堅持創新管理,堅持發展國民經濟,堅持改善民生,堅持調動和發揮公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堅持提高企業的活力,引導企業開拓新局面。
從最近這兩三年中央有關簡政放權改革的進展以及在這個領域內所取得的成績可以清楚地看到,公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起來了,創意創新創業的熱浪正在形成,企業開拓市場、提質增效的努力預示著企業將會有更大的活力,迎接新時期的來臨。公眾和企業界正在為即將開始的“十三五”規劃而奮斗,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竭盡全力。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來臨的可喜征兆。
實踐表明,中國經濟增長和創新的潛力巨大。只要加快體制改革,深化體制改革,中國經濟增長和創新的潛力就會迸發出來。不妨回想一下,三十多年前,當中央推廣農村家庭承包制之后,短短幾年之內中國農民積極性的發揮就創造了奇跡,這就是實行多年的城市居民憑糧票和油票過日子的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糧票和油票都取消了。又比如說,二十三年前,當鄧小平同志南方講話公開發表后,全國上下顯示出多大的熱情啊,多少農民簡裝走出農村,奔向沿海,奔向城市,去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天地;還有多少知識分子辭去公職,奔向經濟特區,創辦新企業,開拓新市場。上述情況就像一塊大石頭被投入了寂靜的湖泊中,激起了陣陣波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再也阻擋不住了,新形勢激發了每一個有志者創業的信心。
再看看當前的中國社會,同樣是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顯示出中國經濟的新氣象。最近這兩三年內,我到過浙江嘉興市考察,親眼看到農村土地確權以后農民積極性的高漲。他們的權益有保障了,他們經營家庭農場或農業合作社的勁頭誰都抑制不了,他們在創造新農村、新城鎮、新社區。我也到過北京中關村的創新創業平臺,看到多少年輕的大學生、研究生、企業投資人和科研工作者在討論創新創業的方案。我還到過重慶,看到小微企業的注冊者那么高興,那么活躍,因為開業比過去簡便多了,政策優惠也一一落實。他們今年開始籌建小微企業,如果經營得當,能抓住機遇,說不定幾年以后就會成長為一個中型企業。只要有希望,他們的潛力肯定會發揮出來。
企業的發展壯大同企業能抓住機遇、迸發潛力和活力是聯結在一起的。而企業能否抓住機遇,以及企業的潛力和活力能否迸發出來,歸根到底是一個體制問題。扼要地說,主要是三個體制的作用最為突出:一是企業的微觀經濟基礎是否規范化,包括產權的明確和清晰,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以及企業自身的凝聚力。要知道,有發展潛力和充沛活力的企業,才是名副其實的市場主體。市場主體自身的改革和潛力、活力的迸發,既是國民經濟增長的基礎,也是企業成長壯大的支撐。二是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是否規范化,是否建立在科學決策之上,以及是否符合國民經濟的實際情況,是否能夠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三是整個經濟體制是否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市場調節是否已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顯然不是短期內就能實現的,而必須堅持市場化的目標,使中國的經濟體制朝著市場經濟的方向前進。各種體制的改革也必須與此配合,其中就包括了行政審批管理制度的改革,包括了簡政放權。
公眾的信心是在改革實踐中逐步建立的,公眾的積極性是在改革不斷向前推行的過程中增強的,這就是全國人民的希望所在。
上一篇:推進地方政府治理創新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