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標準是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1978年以來,改革促進了生產力的大發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也產生了發展不平衡、兩極分化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蛋糕”不斷做大的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這是新時期改革不同于以往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
三、正確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
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方法是唯物辯證法。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統籌謀劃。要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全局和局部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
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手段是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全面深化改革將觸及深層次問題,要觸動一些人的“奶酪”,面臨的風險也很大。推進改革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在困難面前,要以大無畏的精神去解決克服,在風險面前,大膽突破,開拓創新,在既得利益面前,要有勇氣、有膽識、有擔當,以勇于犧牲、壯士斷腕的氣魄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部署要正確、準確、有序、協調。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涉及十五個領域,三百三十多項較大的改革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推進進一步改革作出了具體部署,要求正確推進改革,堅持政治原則和底線;準確推進改革,不要事情還沒弄明白就盲目推進,不要超出中央確定的界限來推進。要有序推進改革。協調推進改革,避免畸輕畸重、顧此失彼,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注重改革的關聯性和耦合性。
全面深化改革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眾。針對社會結構分化,利益趨于多元化,改革力量削弱和動力不足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改革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
全面深化改革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各級黨委要把全面深化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強化領導責任”。改革開放任務越重,越要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都要緊密圍繞全面深化改革來開展,都要用保證和促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實際成效來檢驗。
三十七年前,鄧小平同志領導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抉擇,成為改革開放的開拓者和總設計師。在鄧小平同志看來,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事業,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紀的前五十年。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論述,高屋建瓴,審時度勢,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系統論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勢、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內容、目標、方向、標準、方法、手段、部署、依靠力量和領導力量,豐富了我們黨的改革理論,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上一篇: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