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確立共產主義理想,就要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地研讀。對于社會主義如何從空想變成科學的問題,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這本被馬克思稱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的著作中做了系統論述。這是我們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不能不認真研讀的著作。恩格斯1877年撰寫的馬克思傳略《卡爾·馬克思》和1883年3月發表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論述馬克思生平和思想的兩篇重要著作。在這些著作中,恩格斯著重指出,馬克思創立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發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他說,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通過剩余價值揭開資本主義生產的秘密,這是馬克思一生中“兩個偉大的發現”。“現代科學社會主義就是以這兩個重要事實為依據的。”“由于這兩個發現,社會主義變成了科學”。(《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45、461、546頁)這些論述告訴我們,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來確立共產主義理想,關鍵是要學習掌握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關于資本主義發展規律的理論。
黨的十八大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研討班上的講話中論述“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時,對唯物史觀和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做了深刻闡述。
第一,學習掌握唯物史觀是樹立共產主義理想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些人認為共產主義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認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見的,是虛無縹緲的。這就涉及是唯物史觀還是唯心史觀的世界觀問題。我們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動搖,根本的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牢固。”(《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16頁)這個論斷一語中的,指明了能不能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根本”就在于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是否牢固。
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和剝削階級偏見的影響,關于社會歷史的理論領域被唯心史觀所統治,即使是費爾巴哈那樣杰出的唯物主義者,一旦進入社會歷史領域,也陷入了唯心史觀。直到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發展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代表無產階級的革命家和思想家馬克思總結人類文明發展優秀成果,創立了唯物史觀,才“在整個世界觀史觀上實現了變革”,使“歷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457、459頁)馬克思令人信服地證明了: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就是說首先必須勞動,然后才能爭取統治,從事政治、宗教和哲學等等,因此,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而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社會意識;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形態的更替;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社會發展是由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從此,社會主義不再被看作某個天才頭腦的偶然發現,共產主義不再是空想,而是被馬克思揭示出來的、由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決定的歷史的必然。可見,對于人類思想史來說,唯物史觀的產生是一個根本變革;而對于每一個共產黨員來說,通過學習樹立唯物史觀,就是解決好世界觀這個“總開關”的問題。因此,一些人認為共產主義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這就涉及是唯物史觀還是唯心史觀的世界觀問題。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為確立共產主義理想奠定世界觀、歷史觀的基礎。
第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消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習近平總書記說:“事實一再告訴我們,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沒有過時,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消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沒有過時。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最終消亡、社會主義最終勝利,必然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17頁)這一論述根據馬克思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運動規律,指出了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必然性和長期性。
上一篇: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再上臺階
下一篇:簡政放權與培育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