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引導人類自我完善的唯一手段
中央文件強調要建立健全嚴格市場退出機制,我們必須去理解這樣的規定是建立在什么樣的基礎之上的,那就是文化的本性。
文化是在人對自然的認識和改造中發生的,最初與人的物質活動緊密相聯。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文化逐漸相對獨立,成為人的精神本質的對象化形式,亦成為滿足人的精神需求的行為和結果。從文明史來看,它涉及超自然性的人性之生成。為什么只讓市場說話的繁榮不能算真正的繁榮呢?一位英國研究馬克思審美理論的學者如此說:藝術的存在降低到大眾商品的消費模式時,它就失去了對我們的生存論的意義。可以說,資本給文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狂歡,但也損害了其靈魂。
德國現代哲學家卡西爾正是在法蘭克福學派失望于文化工業對精神文化的摧毀時,堅信文化對于人類的超物質意義。文化存在的真正理由是在于為人類引進了另一個價值標準,即精神存在的標準。回望馬克思晚年的人類學筆記,他充分認同的是:單純追求財富不是人類的最終的命運。可以說,文化便是引導人類自我拯救、自我完善的唯一手段。
應該說,基于文化的本性,再加上我們已經認識到并提出的可操作性措施,必須對那些解構社會效益、社會價值的產品說“不”,讓文化產業化激發出來的生產積極性,體現在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的創作中。讓一切有理想、信念,亦有高度藝術追求、審美技巧的文化藝術家,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創造出超越物欲主義的精神珍品。
上一篇:新常態下縣域 經濟發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