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開啟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2015-09-06 10:0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我有話說
2015-09-06 10:09:09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作者:同濟大學中國戰略研究院院長,特聘教授,日本東京大學訪問教授 門洪華

  【摘要】中國正在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未來十年,是中國走向更強大國家的關鍵階段。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在各領域進行深刻戰略調整,構建起關乎中國未來中長期發展的大戰略布局,并采取了如下具體舉措:在制度建設上,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致力于鐵腕反腐,為國家長治久安奠定基礎;在經濟社會發展上,提出經濟新常態判斷,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社會健康穩定;在文化建設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強調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性;在安全戰略上,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致力于國家安全機制的完善;在外交戰略上,拓展中國國家戰略利益,致力于開啟以“共同利益”“互利共贏”“中國責任”為核心的新外交時代。

  關鍵詞:深化改革開放;國家治理體系;中國大戰略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維護海洋權益與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研究”(13&ZD051)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大力推進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引領中國全面融入國際社會并力爭發揮更大的國際影響力,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標志著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代。2014年12月,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整體戰略思路,標志著新時代大戰略框架的初步形成。

  未來十年,是中國走向更強大國家的關鍵階段。進入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國家實力規模有了更大提升,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位居世界第二位,工業增加值和對外貿易額位居世界之首。“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尚書·周書》)。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的戰略構想。氣勢恢宏之中,必然伴隨著艱難的探索,展望未來,中國面對著一個形勢更加復雜、變化更加深刻、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世界,世界面對著一個快速崛起和更加自信、開放的中國[1]。

  未來十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時期,是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經濟規模有望“梅開二度”的重要時期,是中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國際影響力迅速擴大的關鍵時期,是中國為從地區大國邁向世界大國做出全面準備的重要時期。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密切關聯,這必將意味著世界格局的巨大變動。與之相伴的,是國際社會越來越多地聚焦中國,中國會發生什么變化、發展的中國會給世界帶來什么影響,將成為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

  一、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正處于從地區大國(regional power)邁向全球大國(global power)進而從全球大國邁向世界大國(world power)的征程之中,國家戰略利益在迅速向全球拓展[2]。中國崛起與世界轉型并行,中國成為推動世界變革的核心力量之一和世界關注的重心。中國正在從“一超多強”的格局中脫穎而出,國際影響力迅速提升,其成長為世界強國的戰略謀劃已是國際社會尤其是主要大國的關注重心,引動著世界主要大國的戰略調整。中國面對的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機遇與挑戰并存。

  與此同時,中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既積累了豐厚的物質財富,也積淀了各類艱巨難題。從積極方面看,中國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重大機遇。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各領域的發展都取得了顯著成就,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中國確定了未來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構想凝聚著中國人民的最大共識,為中國未來30多年的發展規劃了方向。與此同時,中國在和平發展戰略的指導下,與主要大國、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均取得了重大進展,與世界的相互依賴加深。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斷提高,中國是全球近13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發展為世界提供了難得機遇,世界大多數國家期待著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與中國共享發展與繁榮。當前,全球經濟治理的變革為中國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提供了難得機遇,全球經濟低迷、發達經濟體飽受金融危機沖擊,為中國海外利益的拓展(包括低成本并購、獲取先進技術、國際渠道和國際空間等)提供了機會,世界各國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帶來了全球基建熱潮,有利于中國海外工程承包和機械設備等高附加值制造業產品的出口。概言之,中國迎來與世界共同發展的新契機。

  從消極方面看,中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形勢也頗為嚴峻。由于多年積累的經濟、社會矛盾深刻,“中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例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舊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深化改革。”[3]71-72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終于啟動了經濟結構再平衡進程,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中國發展面臨的核心難題。與此同時,中國面臨的國際戰略環境更加復雜。“中國威脅論”和“中國責任論”相互交織,中國承擔國際責任的意愿、能力與國際社會的期望存在著巨大落差,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疑慮有所增加。發達國家加緊制定新的國際規則,圍堵中國的意圖更加明顯。中國周邊環境趨于復雜化,部分周邊國家出于對中國崛起的疑慮與恐懼,加緊與美國聯合。可以說,隨著中國快速發展,其面臨的疑慮、擔心、困難和挑戰也在增多。

  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變化表明,機遇與挑戰并存,而機遇大于挑戰。蘇軾曰:“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北宋·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在這樣的情勢下,中國唯有抓住有利機遇,迎接艱難挑戰,著力頂層設計,奉行底線思維,才可推進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時代的到來。正如習近平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所指出的:“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里,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3]273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