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綏靖政策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覺醒最終保衛了人類共同的家園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西方列強對德、意、日三個法西斯的侵略行為采取綏靖政策,犧牲弱小民族的利益來求得與法西斯國家的妥協,但結果卻只是鼓勵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行為,最后連這些強國自身也成為法西斯攻擊的對象。而當這些國家意識到人類命運原屬息息相關、難以分離從而結成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以反對共同的敵人法西斯之時,正義的力量很快便取得決定性勝利,徹底擊潰了德、意、日為主的法西斯勢力。這表明,世界各國人民首先必須意識到,全人類同屬一個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必須相互團結、相互支持,共同反對一切法西斯主義勢力。只有首先具有了這樣的意識,才有可能在行動上結成反法西斯的大同盟,維護國際正義與和平,保衛人類共同的家園。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中國就希望加入到國際大家庭之中,但中國的努力并未得到西方列強的積極回應。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中國曾滿懷希望地向國聯提出申訴,并要求列強出面干預,但英國等主張中日直接交涉,列強不要插手。英國《泰晤士報》甚至發表文章,聲稱事件的發生是由中國方面的排日政策引起的,言外之意是責任在中國一方。七七事變發生后,蔣介石又希望西方國家出面干涉,但英國表示,中日之間的沖突“用不著第三方出面斡旋”,事變很可能和平解決,第三方“只消表示他們對于維持和平的關切和興趣就行了”。美國則表示:“吾人主張保持和平,對政治問題,均不欲用武力解決,更反對干涉他國內政。”德國、意大利等雖與蔣介石關系密切,不少德、意將領被蔣介石聘為軍事顧問,但他們也表示中立。八一三事變發生后,中國向國聯申訴,要求國聯采取措施制裁日本,但國聯不過發一決議:“對中國表示道德上之援助,并建議國聯會員國應勿采取足以減弱中國抵抗力量,因而增加其在此糾紛中之困難之任何行動,并應考慮其單獨援助中國,能至如何之程度。”實際上,西方強國此時不僅在制裁日本、援助中國方面沒有什么積極行動,相反對日本的“援助”反而很多。例如,美國在中立的名義下,把大量廢鐵、石油等重要軍事物資賣給日本。1937-1940年美國售日軍事物資總值高達7億多美元,其中軍用品占85%左右。這引起部分國會議員和社會人士的強烈不滿,甚至連羅斯福總統的兒子都對此提出了質疑,認為每賣一塊廢鐵給日本,“就等于幫助日本殺一堆中國人”。但羅斯福的回答卻是:“我們是一個和平的國家……我們并不要戰爭”,“廢鐵——你別笑——廢鐵并沒有歸入戰時資材的部門。因此,日本或是任何與我們有商約的國家都可以自由地購買我們的廢鐵”。“假如我們突然停止賣廢鐵給日本,那么它將有權利來認為我們對它已經做了一件非友誼的行為”,“它可以用我們的這種行為來作為它與我們斷絕國交的充分理由”,“甚至可以用它來做對我們宣戰的口實”。“我們討好日本為的是想爭取時間來建設起一個頭等的海軍,頭等的陸軍”以及“頭等的空軍”。
但是,隨著日本不斷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西方列強在華利益也受到影響,他們的態度逐漸開始發生變化。1937年10月,羅斯福發表著名的“防疫演講”:“最近數年以來,則國際間所習見者,惟恐怖與非法而已。此種狀態乃毫無理由,妄事干涉他國之內政,或違反現行條約,侵入他國領土,首開其端,時至今日,則其為害之烈,實已危及整個文明之基礎。……今世各國之間,均屬息息相關,并保有連帶關系,是以任何一國茍欲完全孤立,不論在精神上技術上,皆屬不可能事。……國際現行局勢,已如疫癘流行之社會,吾人為驅除疫癘,必須將患病之人予以隔離。以言國際,亦莫不然也。”1940年12月,羅斯福正式批準對中國進行軍事援助,次年3月又簽署《租借法案》,4月批準了包括鐵道和交通器材、卡車、汽油、兵工器材等在內的價值4500萬美元的援華物資,接著又批準將一批75毫米重炮、自動炮、炮彈、戰車、吉普車等援助給中國。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進一步擴大對華援助,并派陳納德飛虎隊來華參戰。中國從此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重要一員,堅持抗戰,并派遠征軍進入緬甸、印度,支援盟軍作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人類命運只會聯結得越來越緊密,而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也必將越來越突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第一個起而抗擊日本法西斯,抗戰時間最長,付出的犧牲巨大,作出的貢獻突出。1931-1945年,中國戰場殲敵150萬余人,占日軍二戰期間傷亡人數的70%。中國戰場的重要性及其作出的貢獻,是當時盟國的領袖們所普遍認可的。1942年春,羅斯福對他的兒子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并且可以一直沖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夾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割吞埃及,斬斷通過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
一前一后,一反一正,既有教訓,也有經驗。近代以來帝國主義戰爭往往以割地、賠款、瓜分等作為結局,冤冤相報,仇殺不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有所進步,未再沿用一戰后那種徹底剝奪、肢解的方式,而是采取了民主重建的方式,未解決的問題也未再按照舊史的邏輯再打第三次世界大戰,而是采取了“冷戰”的方式——盡管局部地區仍有“熱戰”,但畢竟避免了全面戰爭的爆發,減少了犧牲和損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吸取歷史教訓的結果。
今日人類同處一個地球村,山水相接,氣息相通,命運相連,全球化越發展,科技越進步,交流越頻繁,這種情況就越突出,人類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更加無法分離的命運共同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里,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因此,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再度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意義,不僅使我們對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歷史作用,有一種更直接鮮明的體認;而且對未來人類世界的和平團結、互助友愛,也有著積極深遠的啟示意義。
上一篇:別那么迷信城市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