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魏禮群
核心觀點
●在繼續簡政放權的情況下,只有“放”和“管”兩個輪子一起轉,在降低門檻和打開前門的同時,及時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才能走出以往那種“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
●長期以來計劃經濟的重事先審批、輕事中事后監管的傳統思維與做法影響深遠,目前對監管的認識不足、知識不足、能力不足,不愿監管,也不善監管,許多部門、地方的監管制度形同虛設,監管令成一紙空文
●簡政放權,放開放活是改革;實施有效監管,管住管好,也是改革
在深化簡政放權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方面,應該說兩句話:一句話是堅定不移搞放權,堅決把該“放”的徹底放開,該“減”的徹底減掉、該“清”的徹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變通;另一句話是理直氣壯抓監管,要做好簡政放權的統籌謀劃,提高政府治理水平,特別是創新和加強監管,敢于監管、科學監管、善用監管。
為什么要加強政府監管?
簡政放權是要把本來屬于市場、公眾、企業、社會組織和地方政府的權力交出去,充分尊重它們的權利和發揮它們的應有作用,最大限度地增進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創造力和運行效率。同時,放權不等于一放了之,完全撒手不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簡政放權以后,政府監管必須跟進。簡政放權,放開放活是改革;實施有效監管,管住管好,也是改革。這二者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不可或缺,不能偏廢。
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是好的,但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市場經濟本身還不夠完善,市場秩序不規范。一些企業和社會組織缺乏誠信意識,不守法經營,各種制造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坑蒙拐騙、破壞生態環境、危害公共安全等現象屢見不鮮。例如,新型網絡投資詐騙活動猖獗,“含鋁包子”禁而不絕。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對市場主體缺乏監管或者監管力度不夠。在繼續簡政放權的情況下,只有“放”和“管”兩個輪子一起轉,在降低門檻和打開前門的同時,及時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才能走出以往那種“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
從國際上市場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來看,市場作用不斷發揮的歷史,也是政府監管不斷創新和加強的過程。不論哪個國家在什么時候忽視或放松政府監管,就會發生始料不及的嚴重問題。最近,我看到擔任奧巴馬政府信息與監察事務辦公室主任的卡斯·桑斯坦,撰寫了一部名為《簡化——政府的未來》的專著,全面論述了在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如何與時俱進地創新政府監管工作。他認為,“沒有監管,也不會有自由市場”。2008年,美國爆發殃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政府一度放松了金融監管。作者在書中寫道:“2009-2012年,我國開始了政府監管的創新?!蔽覀兪菍嵭猩鐣髁x市場經濟的國家,更需要重視抓好監管,而且也有條件有能力搞好監管。所以,在深化簡政放權改革中,必須高度重視實施政府的有效監管,特別要創新政府監管。
上一篇:在價值引領中做好青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