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博導 張鳴
官員不是不能謀富貴,關鍵是不能額外索取、搜刮民財
官員可不可以謀富貴?其實,這原本不是問題。自古以來,“千里做官只為財”,是老百姓眼里的常識。另外,“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也是百姓認可的平常道理,既然是“貨與”,那么換回富貴,就是自然的。
中國古代,是自詡可以白衣致卿相的國度,白衣入仕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富貴。只有朱元璋這樣的個別皇帝,才會把官員的俸祿限制在一個可憐的水平上,然后用剝皮揎草這樣殘忍的酷刑,威脅他們不貪不腐,老老實實為自己服務。結果呢,恰是明代官員的貪腐是最厲害的。皇帝不肯給,他們就利用自己的職務權力,為自己謀利。即使不刻意貪腐,僅僅靠征糧征稅方面的陋規,就可以活得很舒服。明代官員在謀取不正當富貴方面,一點都不比別的朝代遜色。這種現象,可以稱之為制度上的“朱元璋陷阱”。
當然,即使是明代,也有像海瑞這樣,以道德追求為己任,真的一介不取的官員。做縣令時,為母親過生日割二斤肉,都得掂量掂量。官做大了,布衣素食,抬著棺材給皇帝提意見,連棺材都是劣等的。但是,如果要官員都學海瑞,根本是不可能的。東林黨人,可以跟魏忠賢叫板,死都不怕,但你要讓他們學海瑞,過苦日子,他們卻不肯。一直到明朝末年,一干慷慨激昂的復社好漢,照樣在秦淮河淺斟低唱,傳出那么多跟名妓的凄婉故事。我們都知道,沒錢,這樣的日子是過不了的。
多少年來,盡管老百姓對于官員有抵觸情緒,無官不貪、官官相護、官逼民反這樣的說法,代代相傳,但是,老百姓其實并不認為,官員就一定不能謀富貴。他們推崇和向往的清官,倒不一定非得過苦日子、粗茶淡飯,關鍵是要斷案公平,不額外索取。戲劇形象里的包公就是個典型,出門八抬大轎,前呼后擁,反而顯得威風,這種威風,因為里面有公正廉明四個字,老百姓反而喜歡。
公務員是發不了大財的職業,只能謀“有節制的富貴”
現在我們宣傳干部是為人民服務的,這無疑是對的。但是,干部也是人,有父母兄弟姐妹,有老婆孩子;人的七情六欲,他們都有;人的弱點,當然他們也有。馬克思主義,也從不排斥個人利益,也沒有要求為公共事業服務的人,個個都成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
但是我們在宣傳上,卻存在著某種偏向,總是強調干部不要個人利益。宣傳中的典型,都是不顧家人,一介不取,衣衫襤褸,甚至連吃飯都顧不上的形象。管仲曾經對齊桓公講過,一個不愛家人的人,是不可能愛君主的,當然,更不可能愛民眾。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所有的愛,都是由己及人的。己饑己溺,方知人饑人溺。
承認干部跟其他人一樣,有追求個人利益的權利,有謀取富貴的權利,是一種順理成章的事兒。做官,在某種程度上,就等于某種意義上的富貴。當然,如果還想求更大富貴,把自己變成超級富翁,就只能改行了。
公務員就是一種穩定、社會保障不錯、但發不了大財的職業。所以,干這個職業,所謂的富貴,也是一種有節制的富貴。
但是,中國從來都有官場控制和配置資源的傳統,在社會上,官員不僅地位最尊,而且權力最大。這樣的狀況,到今天也沒有根本改變。所謂大社會小政府的理想,在現今的中國,還是一個相當遙遠的夢。因此,承認官員有謀取富貴的權利,在一些人看來,似乎就等于說他們可以利用職務和手中的權力來謀取富貴。所以,我們必須走這個鋼絲,既承認官員可以謀富貴,同時,又不能讓他們利用職權干這個。為此,我們的制度設計,必須讓官員能憑借收入和待遇,過上中等偏上的生活。
官員不是苦行僧,要使官員有中等偏上的生活水平
人們依然一邊想要限制官員的薪水,一邊無奈地面對官員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謀利。把官員的工資水平降得越低,官員為自己謀利的動機就越強大。實在不行了,就把希望寄托在自上而下的反腐風暴上。顯然,這樣的風暴,治標可以,收一時之效也沒問題,但若要長治久安,顯然還是得想別的辦法。如果總是刮風暴,只能越折騰效果越差,邊際效益逐次降低。
首先,提高官員道德水準,進行這方面的道德教育、政治教育都是必要的,但不能把典型的塑造推向極致。只能在承認官員正當個人利益的前提下,進行一種溫和的適度教育,建構一種理性的道德環境。
其次,必須保證官員能有社會中等偏上的生活水平,有相應的榮譽和地位。因此,高薪養廉,特別的社會保障養廉,都是必要的。沒有這個保證,一味強調官員的道德,不僅不實際,而且還會導致道德上的虛假和作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對官員要有一種鐵律,高壓線,就是任何人不得利用職務和權力為自己和家人謀利,自己不行,如果家人利用官員的地位聲望謀利,也視同官員自己貪腐。一旦觸碰高壓線,哪怕只是幾元錢的交易,從此將之逐出官員行列,移交司法。
當然,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即使建立起這樣的鐵律,如何才能令其真正起效,鐵面無私,對所有官員一視同仁。其實,整個世界對這樣的難題,沒有別的辦法,藥方就是兩個:一個是權力制衡,一個是開放監督。如果我們一時半會兒還不能做到讓官員跟權力有一定的間隔(比如讓他們沒有干預市場的權力),那么我們至少要讓官員在行駛權力的時候,有機構審核這個過程,把這個過程放在一個陽光下的開放空間,讓他們沒有機會貪腐。
多少年來,我們的祖先就設想過能不能通過修行,實現存天理滅人欲之境,但是,多少年都沒有戲。承認官員有人欲,有追求富貴的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官場道德的虛假,面上說的,跟實際做的,完全是兩回事。對官員行為的約束,事實證明,從來就不可能通過斷欲或者禁欲來實現。官員不是苦行僧,他們都是世俗世界里的人,之所以從事這個職業,除了一點公共服務的理想,肯定都有個人的種種盤算。制定干部政策,制定制度的人,不能總是裝著看不見。
必須承認,現在官員的聲望在墜落,他們的信譽也在墜落。但是,挽回局面的方法,不是把他們都變成苦行僧,教育成海瑞,讓他們和家人連起碼的安居樂業都實現不了。簡而言之,承認官員有謀取富貴的權利,同時加以限制,不讓權力變現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