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羅文
編者按:當前,互聯網與制造業的融合正在日益加深,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發展方向和國際先進制造業競爭的制高點。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在這一過程中,要牢牢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加快推進“互聯網+制造”發展,推動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當前,我國已具備了推進“互聯網+制造”的現實基礎。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深度發展,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之舉。
“互聯網+”引發制造業發展方式深刻變革
“互聯網+”推動生產制造模式變革,智能制造成為新型生產方式。互聯網在制造業領域應用日益廣泛深入,推動生產制造向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工業信息系統通過互聯網實現互聯互通和綜合集成,促進機器運行、車間配送、企業生產、市場需求之間的實時信息交互,原材料供應、零部件生產、產品集成組裝等全生產過程變得更加精準協同。工業云平臺成為新型生產設施,為研發設計、加工制造、經營管理等生產經營活動提供資源支撐和服務保障,工業生產要素實現優化整合和高效配置。3D打印重塑產品生產組裝方式,虛擬設計、精準制造、數據制造的能力大幅提升。工業大數據應用將貫穿設計、制造、營銷、服務全過程,成為生產輔助決策的支撐,更成為企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要素。
“互聯網+”推動產業組織創新,網絡化和扁平化成為企業組織結構的新特征。通過利用互聯網,工業企業生產分工更加專業和深入,協同制造成為重要的生產組織方式,只有運營總部而沒有生產車間的網絡企業或虛擬企業開始出現。例如,小米公司總部只有研發設計人員,其生產、物流、銷售等業務全部外包給合作企業,并通過互聯網與合作伙伴進行業務聯系,運營著龐大企業網絡。網絡眾包平臺改變了企業的發包模式。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企業營銷渠道搬到了網上。供應鏈集成創新應用,使每個企業都演化成信息物理系統的一個端點,不同企業的原材料供應、機器運行、產品生產都由網絡化系統統一調度和分派,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日益網絡化實時化。
“互聯網+”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制造業服務化成為產業發展新趨勢。制造業服務化發展有三種主要形態:一是工業企業利用互聯網開展遠程運維、遠程監控等信息服務,實現制造服務化轉型。二是工業企業在推廣應用互聯網的過程中,衍生出信息系統咨詢設計、開發集成等一系列專業性信息服務企業。三是工業互聯網在應用中產生各類平臺型服務業,專門為工業企業提供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銷售等互聯網信息平臺服務,衍生出眾籌、眾包、眾設等新型信息服務企業。
“互聯網+”推動產業創新方式變革,協同創新成為產業技術創新的新模式。互聯網突破了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整合了各種優勢資源,形成跨領域、網絡化的協同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