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家庭文明、大國合作、“四個全面”、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知識產權、工業轉型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沈躍躍:將“三個注重“深入到家庭文明建設工作中】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深刻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要充分發揮廣大婦女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特作用,著力推動家庭文明建設工作常態化開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著力擴大家庭文明建設工作覆蓋面,推動家庭文明建設從城鄉社區“婦女之家”向企業、校園、機關拓展,在企業職工中廣泛開展愛崗愛家教育活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宣傳實踐活動,在黨政機關公務員中深入開展廉潔家庭建設活動。著力加強家庭教育工作,以幫助孩子養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為重點,強化中華民族家庭美德、良好家風家訓的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深深植根于孩子心中,使孩子從小學習做人、從小學習立志、從小學習創造。著力加大弘揚好家風好家訓力度,加強宣傳引導,積極擴展“最美家庭”示范效應,吸引更多家庭向往“最美”、爭當“最美”,以“最美”精神豐富良好家風,真正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
摘編自《求是》
【劉曉莉:大國合作構成未來國際新秩序的核心內容】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二戰與戰后世界研究所副教授、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會員劉曉莉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建立后,整合了各國資源,形成了統一戰略,促使戰爭局勢逐步朝著有利于盟國的方向發展,并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更為重要的是,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直接孕育著戰后國際新秩序的雛形。首先,反法西斯聯盟建立的首要任務是聯合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尤其是大國的力量,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因此大國間保持密切合作成為盟國的共識。可以說,大國合作構成了未來國際新秩序的核心內容。其次,反法西斯聯盟內部國家社會制度、宗教文化、國際地位存在諸多差異,但在打敗法西斯的共同任務面前,盟國間求同存異、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第三,反法西斯聯盟得以建立的堅實基礎來自對于民族自決權的尊重。第四,反法西斯聯盟渴望建立新的國際組織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希望國際社會在經濟方面全面合作,使人們自由生活、無所恐懼、不虞匱乏,盟國因此在戰爭后期致力于聯合國和世界經濟組織的構建,可以說,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深刻影響到戰后國際新秩序的形成。
摘編自《人民日報》
【李君如:“四個全面”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指出,在經濟新常態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把握好這“四個全面”,對于我們理解中央的各項決策,做好我們各方面的工作,具有統領性、指導性的意義。回顧和了解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的過程,就可以體會到這一戰略布局提出的深刻意義:從理論上講,“四個全面”提出標志著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完善和成熟。從戰略上看,“四個全面”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布局。從實踐上講,提出“四個全面”就是要求我們在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下落實黨中央的每一項重大決策。
摘編自光明網
【張銳: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培養 開創學校、企業的雙贏局面】
張銳撰文指出,近年來,為加強和提高職業教育,各學校都在探索一條適合自己學校發展的道路。總的來說,多數學校都會采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機制,努力踐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開創學校、企業的雙贏局面。
一是加強校企合作,搭建產教融合基礎平臺。作為一種向社會提供人才和技術服務的“特殊工廠”,高職高專學校的發展必然要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二是拓寬校企合作渠道,促進學生實習就業。廣泛接觸,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建立校企互惠機制,構建實踐教學平臺。三是創新辦學模式,促進產教融合。在沿用舊的教學模式的同時,學校還應創新和實施新的教學模式。
摘編自《吉林日報》
【李志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實行懲罰性賠償需解決四個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李志軍認為,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實行懲罰性賠償的目的不僅在于補償損失,更要懲戒、警示與遏制潛在的惡意侵權與重復侵權。只有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才能真正發揮懲罰性賠償的實質作用。根據我國國情和現實情況,并吸收借鑒國外在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方面的立法及司法經驗,對我國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實行懲罰性賠償,需要著力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明確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與范圍。(二)設計科學的懲罰性賠償額度。(三)完善證據制度以確定權利人損失或侵權人獲益。(四)協調好懲罰性賠償與刑罰和行政責任的關系。(五)適時發布司法解釋為正確實施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提供具體指導。
摘編自《中國經濟時報》
【房豐洲:把握新一代制造技術發展方向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天津大學教授、“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房豐洲表示,把握新一代制造技術發展方向,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制造業的發展歷程和趨勢可分為三個階段:以經驗和技藝為基礎的手工成型制造1.0時代,基于機器精度的可控制造2.0時代,接近物質基本組成的原子和近原子尺度的制造3.0時代。制造的核心技術之一是加工。當加工的尺度從微米、納米向原子尺度逼近時,出現了原子量級的材料去除、遷移或增加,傳統的加工理論已無法解釋這一尺度下發生的現象和效應。這也標志著制造技術將從以經典力學、宏觀統計分析和工程經驗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制造技術,走向基于多學科綜合交叉集成的新一代制造技術。這種原子或近原子尺度的制造,簡稱為ACSM制造,即“制造3.0”。制造3.0遠遠超出常規制造的理論和技術范疇,在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和國防安全領域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和廣闊應用前景,是新一代制造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摘編自《人民日報》
(光明網記者 李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