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稿:“四個全面”專家系列談二】
編者按: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主題是“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 這是繼2013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之后,又一次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現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完整把握。我們邀請中央黨校哲學部的專家,就習近平總書記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關講話進行解讀。
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習近平總書記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有關講話系列解讀二
董振華
(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對經過反復實踐和比較得出的正確理論,要堅定不移堅持。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為我們堅持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指明了方向。
首先,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固有品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哲學。哲學是在人類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產生的,產生以后對實踐也發生反作用。以往的哲學家們大多輕視實踐,往往把哲學看做書齋和學院里的學問,從來不知道哲學的實踐本性。馬克思、恩格斯自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者”,以區別于脫離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的基本特點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遠離社會生活和脫離社會實踐的書齋理論,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實踐、服務于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活生生的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特點,從根本上決定了它與社會現實生活、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緊密聯系,也就決定了它具有不斷在實踐創新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用理論創新的成果引領實踐創新,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互動中不斷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其次,脫離了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脫離了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注重理論和實踐互動的哲學。理論家如果脫離社會實踐,只注重書本公式不注重生活公式,就會成為空洞的理論家,而不可能成為黨和人民所要求的實際的理論家。黨和人民特別希望我們的哲學理論工作者,能夠對當今中國和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重大問題給予科學的理論說明,能夠提供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真正成為理論聯系實際的理論家,而不是“在喊震撼世界的詞句”。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共產黨是高度重視理論指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善于進行理論創新的黨。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最后,我們黨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對經過反復實踐和比較得出的正確理論,要堅定不移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注重堅持和發展統一的哲學。正是因為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我們才形成和確立了正確的思想路線,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探索和創新,為改革開放提供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理論指導。因此,對于馬克思主義,我們必須理直氣壯地堅持,要具有理論自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以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最根本的就是要一以貫之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過去不能搞全盤蘇化,現在也不能搞全盤西化或者其他什么化。”“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們才有發言權”。因此,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
推薦閱讀
系列解讀五 何建華:把握客觀實際與主動適應歷史階段新特點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