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收入分配、土地政策走向、馬克思主義哲學、食品安全責任險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劉偉:收入分配問題涉及社會發展的效率問題】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劉偉指出,收入分配的問題不僅僅是所謂平等的問題,它同時涉及到國民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效率問題。所以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這個問題無論是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的,短期里解決起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樣我們就擔心,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擴大會導致消費需求的疲軟。
面對中國經濟目前出現的問題,政府提出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目標重點在于經濟增長,帶有一定擴張性;而貨幣政策的重點在于反通貨膨脹,有一定從緊性。兩者松緊搭配,是一種反方向組合的方式。但政策組合能解決的問題是短期的,解決不了根本,真正解決根本和長期的問題要靠發展方式的轉變。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詳細》》
【《中國土地政策藍皮書(2013)》:未來土地政策三大走向】
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推出《中國土地政策藍皮書(2013)》作為我國土地政策回顧與展望的權威報告,這份藍皮書不僅系統介紹、梳理了2013年出臺的主要政策,對政策效應作出評價,而且,它對2014年我國土地政策的大致走向,作出了科學預判。藍皮書對我國未來的土地政策走向進行了推斷并總結為三點:一是從基層吸取好的成功做法,上升為政策法律;二是推進土地政策的區域化和地方化;三是土地政策將更好地服務于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摘編自《光明日報》)詳細》》
【陳先達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要更上層樓】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一級教授陳先達指出: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由“基礎性作用”變為“決定性作用”,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這不僅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創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動力,同時無疑將提出更多前所未有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多學科綜合研究,尤其需要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
新的一年,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一年。全面深化改革,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提供了展現才智的極大平臺和創新空間,也帶來了諸多挑戰。我們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寫作文風,都應該實現一個大轉變,否則,我們的研究成果會因與現實脫節、艱澀難懂而不受讀者歡迎,難以進入文化市場。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市場中的話語權,關系到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因此,在新的一年,隨著改革的深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應提高理論研究水平,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詳細》》
【汪玉凱:積極探索異地任職干部“官邸制”的改革路徑】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談及“官邸制”時指出,要積極探索異地任職干部“官邸制”的改革路1.徑。在異地交流任職的領導干部中,最高的只涉及正部級。鑒于我國正部級以下的領導干部都參加了房改,所以原則上在異地任職入住官邸時,不管其是否攜帶家屬前往,領導人的原房屋都應該保留,但任職期滿后必須從所住官邸搬出。考慮到房屋在不同地區間的價格差異很大,對那些從低房價地區交流到高房價地區的領導人(比如進京),就要考慮相應的補償政策,如確保在原地的房屋出售之后,可以容許其在京購買相應面積的經濟適用房。
在實行官邸制的過程中,還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比如考慮到未來絕大多數異地任職的年輕領導干部都沒有參加過房改,因此這些人到新的任職地可以有多種解決住房的方式:一是可以選擇由國家提供的公宅。二是可以按市場價租房或買房,國家提供租房補貼,不擔任領導職務后就不能繼續享受租房補貼。三是對一些退休后愿意回原籍頤養天年的官員,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
(摘編自《光明日報》)詳細》》
【趙路興:警惕借“養老”之名變相圈地】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趙路興在談及養老產業時表示,現階段的確養老地產已有沖動苗頭。以養老為由頭的地產項目越來越多,其中的確有一部分真正是履行社會職責,做養老,而另外一部分,則是瞄準房地產,變相圈地。
由于建養老產業,必須有醫院、護理等配套設施,因此,開發商的投資也為地方政府減輕不少負擔。在減輕負擔的基礎上,地方政府會給企業相應的稅收優惠、補貼等置換型政策,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養老地產的火爆的重要原因。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詳細》》
【沈建華:如何“強制”食品安全責任險需研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沈建華撰文指出,食品安全責任強制保險絕對是一個新鮮事物,我們將其大致定義為“食品行業的生產、加工或銷售主體依據國家或政府頒布的關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等的強行規定,必須以食品安全責任為保險標的進行投保,由保險公司承保的一種保險制度。”
西方發達國家當下面臨的食品安全風險,主要有人力不可掌控自然事件(如自然災害)和純粹市場風險(包括食品監管指標體系、科學技術創新及新技術應用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海外貿易進口相關風險)兩大塊組成,而我國目前還得加上嚴重的“道德風險”。如果食品生產企業的社會義務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架構進行明確的規范約束,食品安全責任強制保險在保護消費者獲得充分救濟的同時,也有可能使他們暴露在新的難以預測的風險面前。
食品安全責任強制保險可能會是一樣好東西,但是在真正全面推開以前,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好好研究一下,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把它的前因后果和上下左右都搞搞清楚,畢竟這是一件誰也沒有做成過的事。先在某些地區,有限品種上做“小樣實驗”,進行探索,取得經驗,再逐步推開,社會風險和技術風險可能會小一點,社會效果也會更好一點。
(摘編自《文匯報》)詳細》》
【高連奎:中國式凱恩斯主義帶有“發展經濟學”因子】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世界經濟項目研究主管高連奎指出,如果將中國的經濟政策統統歸結為凱恩斯主義的話,那中國治理過剩產能,又是什么主義呢?凱恩斯主義可從來沒有主張過要淘汰落后產能,中國經濟治理從來都是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才是中國政府進行治理的真正信條。
中國部分學者一見改善基礎設施就大喊凱恩斯主義,但改善基礎設施僅僅是凱恩斯學派的主張嗎?在發展經濟學等其它經濟學派中,照樣存在大量主張投資的理論,如果一見到基礎設施投資就高呼“凱恩斯主義來了”是缺乏經濟學常識的表現,中國的所謂凱恩斯主義更多的帶有“發展經濟學”因子。
(摘編自《證券日報》)詳細》》
(光明網記者蔣正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