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暴露電商“阿喀琉斯之踵”
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當小件產品“搬家”搬到一定程度后,輪到家電、家具等大件產品“搬家”,但大件產品與小件產品有兩點根本不同:第一,大件產品體積大,無法像小件一樣發快遞,必須要有專業的物流配送車輛和人員,這是目前所有電商企業都難以做到的;第二,大件產品在全國形成了成熟的連鎖體系,并有一定的供應鏈基礎,而電商企業僅有網店,沒有物流基礎設施和供應鏈基礎。在這兩座大山面前,電商企業基本不敢觸碰大件產品,如果沒有外界力量的介入,電商企業的發展很快會進入瓶頸期。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詳細》》
網購優惠商品不退換屬非公平合理
解說:
拼價格,拼策略,市場激烈拼殺,法律迅速跟進,《新聞1+1》今日關注購物狂潮,讓消費者成為真正的上帝。191億,這是淘寶去年“雙十一”一天創下的銷售奇跡,而在今天突破這一記錄只用了13小時零4分鐘,接著到晚上8點33分,淘寶營業額已經突破286億,這一銷售數字也早已超越了美國每年一度電商廝殺戰,在美國比中國“雙十一”還早出現了四年的網絡星期一,去年的網絡銷售額逼近20億美元,而歷史更悠久的傳統購物節日黑色星期五,其網絡銷售額也只突破了10億美元。為什么中國的消費者們可以創造出驚天的奇跡,而這也是今天在淘寶總部的近300家海內外媒體見證和追問的原因。
美國媒體人 威峰:
中國有兩億五千萬人都是活躍的網購消費者,所以去年這個活動一天的成交額就超過了30億美元,我很想知道,今年這個公司發展到什么程度?會有多少人會參與其中。
臺灣媒體人 羅之盈:
其實我們臺灣人也開始越來越多人喜歡在天貓或者淘寶購物,越來越多,其實我們也很關注這件事情會不會帶來臺灣一些不一樣的改變,所以我們希望在現場看看即時的現況。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 姜奇平:
我認為電子商務主要是節省了中間關節的消耗,那么這個中間環節消耗從我們的統計來看,網上價格平均比網下價格能夠低于6%到16%,就是這樣,通過網上零售業的利潤還有8%到10%,也就是說中間環節也有接近25%的差別,這個我認為就造成了網上和網下的巨大的差別。網上有一些網下購物無法替代的一些優勢,比如說價格低,比如說品種、樣式多,那么我還注意到有一個調查,對年輕人的調查,他不希望花費更多的時間到商場購物,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摘編自央視《新聞1+1》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