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實名制的實施,對于運營商內部的號碼管理和用戶服務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對于虛開號卡、垃圾短信、詐騙短信等也會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不過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實名制登記也有幾個難點需要注意。
首先就是個人身份信息的確認,如何保證用戶提供的個人信息是準確真實的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銀行的實名制實施了這么長時間,仍然無法徹底杜絕用假身份證開戶的行為。第二是個人信息的保護。在實名制的登記環節中,不僅有營業廳,還有代理商的網點,如何保證在這眾多的環節中,用戶的個人信息不會出現泄露的情況,這對運營商是個考驗。第三則是登記方式的問題,如果實名制登記需要用到專業的設備,那么中小代理商尤其是報刊亭、路邊店可能會因為無法滿足條件而不再銷售手機號卡。
工信部規定,如果運營商不配合實名登記工作,將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同時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如泄露、篡改、毀損或出售用戶個人信息,也將面臨1萬~3萬元罰款。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李易看來,1萬~3萬元的罰款對運營商起不到太大的威懾作用,運營商基層工作人員有業績考核,如果嚴格執行,就完不成任務。如果運營商不改變企業內部的考核制度,實名制最終會陷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尷尬境地。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表示,“我認為能不能改善關鍵在監管,手機也好固話也好,實名制在我們國家多少年都是這樣,到正規部門買要登記,為什么還能出現垃圾短信、詐騙短信、騷擾電話的現象?還是監管部門監管不到位造成。在出臺手機實名制這樣制度的同時,把監管措施跟上去,那么這樣的現象就會扭轉。現在可以說是電信商,和一些機構,個人相互勾結,利益共享,形成利益鏈,我們的法律法規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我們要手機實名制要落到實處,真正起到保護信息安全的作用,還是要從監管環節做起,相關政府信息監管機構包括一線監管人員負起監管責任。”
竹立家表示,如果監管到位,電話實名制將有效遏制垃圾短信和詐騙短信泛濫,有利于降低用戶的消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