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督學、云南省人民政府參事羅崇敏表示:中小學生“減負“問題“伴隨共和國誕生講了幾十年不減而增。現在減負的結果往往是“學校減負社會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這說明教育制度設計安排有問題考試評價體系和人才選拔方式有嚴重問題。把考試作為教育目標的教育永遠減輕不了學生負擔!徹底改革高考吧!
單純減負治標不治本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相比以前的減負措施,此次的十項規定涉及面廣、態度嚴厲,基本涉及了學生負擔過重的方方面面。但是不推進升學考試制度改革而單純減負,是治標不治本,難免徒勞。
熊丙奇說,高考是基礎教育的指揮棒,也是高等教育選拔人才的唯一工具,在這種環境中,從小學教學開始,必然圍繞中高考進行,任何有“積極意義”的改革,最后都可能被這一體系消解。熊丙奇認為,在每分必究的升學錄取制度指揮下,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被應試化。在這種情況下,減負令要求小學不要考試、不要百分制打分、不要排名,只是聽上去很美,就是學校做到了這一點,校外增負也是必然。只有建立科學、多元的評價體系,才有可能把學校、教師、學生從應試教育中解放出來。(來源:西安日報)
減負“越減越重”?
張民生等教育專家坦言,從過去的經驗教訓看,擬出新規存在落空的可能。“過去的減負行動每每聲勢浩大,但是三令五申比不上‘一分兩分’。學校可能陽奉陰違,家長可能變本加厲。在當前的機制和社會輿論、文化背景下,減負很容易一陣風。”(來源:西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