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經濟穩定增長、消費信貸、文化領導權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李媛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媛媛表示,當前,更好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持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守正創新,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把握“兩個結合”的方法論要求,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在機理,不斷推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二是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要健全互聯網領導和管理體制,堅持依法管網治網,防范網絡意識形態風險,提升監管效能,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要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牢牢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精準定位受眾,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傳播矩陣,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三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只有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之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才能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
摘編自《經濟日報》
【鄭新立:更好把握“穩”與“進”的辯證關系,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其中,“穩”的重點是穩住經濟運行。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如何把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良好趨勢保持下去,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至關重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不是盲目的穩,而是有重點的穩。“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確保增長、就業、物價不出現大的波動,確保金融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進是方向和動力”,“進”的重點要“放在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上,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只有更好認識和把握“穩”與“進”的辯證關系,才能不斷解決新矛盾新問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是要認清“穩”與“進”統一性的一面,即二者互相依存、相輔相成,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穩”不是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是為“進”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時機;適時適度地“進”才能使事物在動態平衡中保持新的穩定,絕對靜止的穩定是不存在的。二是要認識到“穩”與“進”相互對立的一面。二者具有不同的內涵和表現方式。在強調“穩”的時候,往往需要暫緩或犧牲一些“進”,以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在強調“進”的時候,必然會對“穩”帶來一些沖擊。三是要把握好矛盾雙方主次關系轉化的條件和契機。什么時候強調“穩”,什么時候強調“進”,需要審時度勢,要主動創造條件使之向有利的方面轉化。既要反對消極等待、不思進取,又要避免不顧條件、沖動蠻干。把握好二者關系,關鍵在于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摘編自《學習時報》
【張健華:多措并舉推動數字金融支撐消費信貸發展】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健華指出,做好數字金融這篇大文章,助力消費信貸提質擴面,既是深刻把握金融工作人民性的具體體現,也是釋放內需潛力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黨和國家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消費信貸業務發展,提升消費信貸可得性,推動消費信貸成為促進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特別是今年以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印發,明確提出“強化信貸支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協同發力,推動消費信貸需求增長。但同時需要認識到,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消費信貸的占比仍然相對較低,消費信貸增長空間較大。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發展也面臨一些矛盾和問題。而數字金融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能夠不斷突破傳統信貸服務的時空限制,讓信貸服務更加觸手可及、普惠包容,推動消費信貸等金融服務實現從“被動供給”向“主動適配”深刻轉變,有效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體驗。多措并舉推動數字金融支撐消費信貸發展,可以從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消費信貸普惠性;堅持“科技向善”,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建立健全數據治理體系,確保數據安全;完善監管體系,規范行業發展秩序;深化場景融合,精準對接消費需求等多維度協同發力,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深布局推動消費信貸市場穩健前行。
摘編自《人民日報》
【李永智:堅守黨的文化領導權,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巖表示,深刻認識和把握黨的文化領導權的鮮明特質,總結規律性認識,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給予文化強國建設根本政治保證的重要前提。新時代以來,黨在領導文化建設的長期實踐中,既深化了對文化發展內在邏輯的本質認識,又系統性地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多維度、深層次的理論框架,體現出鮮明的先進性。黨通過對文化建設規律的總結與運用,創新完善文化發展理念、路徑與方法,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正確方向。黨的文化領導權并非局限于文化領域的某一隅或單一環節,而是立足于文化建設的宏觀架構,對文化發展全局進行全面深入的引領與調控。在思想輿論層面,全面領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我們黨立足“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黨管互聯網,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臺、辦新聞網站,強化主流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推動全社會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在文化發展層面,全面領導文化創新創造。我們黨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將文化創新深深打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標識。在文化工作層面,全面領導文化組織管理工作。我們黨全面加強對各類文化機構、組織及單位的領導,統籌指導文化工作隊伍與文化工作者的實踐活動,建立健全文化工作領導體制、管理機構以及政策法規體系,有效推進文化建設和管理的標準化、法治化、高效化進程。
摘編自《光明日報》
(光明網記者 劉夢甜整理)